截图位置,《新三国》第一集
1、曹操与王允密谋刺杀董卓



台词
曹:我曹操,既非卖主求荣之徒,更非虚言欺世之辈,刚才在寿诞宴会上,列位公卿实在是误解我了,我屈身侍奉董卓实则是为了杀掉董卓。
王:如何杀贼?
曹:大人,我已经玩玩全全地获得了董卓的信任,尽管相府士兵众多,防范严密,我却可以不用禀报,直接到达相府的内院,只是这个董卓,内衣里总是穿着一件贴身的铠甲,寻常的刀剑伤不了他,不知道大人是否还记得去年春上,伍孚手持利刃刺杀董卓的事情?他就是因为没有能够穿透铠甲,这才功亏一篑,惨遭灭族。
王:那孟德兄的意思是?
曹:我是听说司徒大人府上,有一口祖传的七星宝刀,能削金断玉,锐不可当,对吗?如果大人能把这把宝刀借给我,我愿意怀揣这把宝刀进入相府,寻找机会刺杀董卓。董卓一死,西凉军是群龙无首,必定溃散,那时大事弹指可定。
王:相府行刺,这样一来,孟德兄自己不就有去无回了吗?
曹:志士为国除害,岂能顾惜自己的性命。如果能把董卓的头颅,挂在城门之上,我曹操便可以青史留名,如果不能,挂在城门上的,就是我曹某的头颅了,但是即便如此,我也在所不辞。
王:曹将军,如果你真的能手刃巨贼,那必然是功盖天地,万世不朽,四百年大汉王朝之命运,此时此刻,全都托付于孟德兄之手了。
知识点分析:
①心理学→亲密关系与社会支持;高成就动机
a、亲密关系与社会支持


董卓一进入洛阳,曹操就拜入董卓门下,卑躬屈膝,邀宠献媚,一开始是隔日一拜访,现在则开始早上问安,晚上也问安。曹操是一个有长远战略眼光的人,他懂得人脉的布局与亲密关系的开启,董卓一开始进入洛阳,正处于“人生地不熟”状态,此时曹操去拜访他,就等于是帮他对接各类事物,如理清楚朝局中的大臣关系等,董卓也因此给了曹操“骁骑校尉”这个特殊的官职,要知道这类官职以前只给皇室的人做。
要获得与某人的亲密关系,懂得“想要别人怎么对你,你就要怎么对别人”的心法是很重要的,简单来说,就是“己所欲,施于人”,这个境界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更高些,有些人也把前者称为具有普世意义的金律,而把后者称之为银律。
我们此时不评价曹操是拜入贼人门下,还是拜入正人君子门下,就光从亲密关系开启的角度来思考,曹操的做法是很值得借鉴的。一个人初来乍到时,落魄时,遭遇危险时,特别需要有人提供给他支持和帮助,这个时候帮他一分,比得上平时帮他十分。
b、高成就动机
如果曹操真的刺杀董卓成功,历史上会多一个有名的刺客,而少一个具有伟大功绩的枭雄。曹操是具有高成就动机的人,他敢于舍生取义,为了名望,为了被人歌功颂德,他愿意去只身赴死。
②三大思维模式→单爆一点
单爆思维中,有一句话是,“单爆强调集中力量打穿一点,最后取得全线突破,这是战略问题”,曹操所做的“刺杀董卓”行为,只是“擒贼先擒王”的第一步,但是王允曹操这个队伍的人也要明白,杀了一个董卓,还会有下一个董卓,说不准李催郭汜他们早就想着取代董卓了呢?如果杀掉董卓之后,王允一派的人有足够的军事力量,能完成对西凉军核心统帅的招安或者是取代,这样才算是周密的推翻计划。
③营销人→市调分析
曹操是个聪明人,会做一个调查分析,他因为和董卓走得近,所以知道谁想刺杀董卓,没成功的原因又是什么,并且以此作为前车之鉴,于是才想到从王允府中,借削金断玉的七星刀。
至于王允为什么会借刀给曹操,有一个值得思考的角度,那就是曹操希望以此刀促成王允一派与曹操个人的结盟,也就是说,曹操大可以从别处求人,寻找到一把锋利的刀刃,继而刺杀董卓,但是曹操毕竟是个深谋远虑的人,知道个人的势力远远对抗不了董卓的势力,于是才想着团结王允的势力,一起谋大事。王允一借刀,也明白自己其实已经和曹操捆绑在一起了,因为很多人都知道七星刀的名气,也知道这七星刀是王允家的。
2、貂蝉劝说王允莫轻生


台词
貂:义父,万万使不得,万万使不得呀!
王:貂蝉,好孩子,我不是叫你们马上离开这里吗?你怎么还不走呀!
貂:义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何必如此呀?
王:曹操行刺董卓失败了,董卓怀疑我是曹操的背后主使,用不了多久,那群西凉猛夫们就会来到这里,你要是再不走,我就被灭门了!
貂:义父,你刚才说,董卓怀疑你是曹操的主使,你是这么说的吧?
王:不错,我是这么说的。
貂:那就是说,他并没有确定,对吗?
王:他是不能确定,因为曹操并没有被他们捕获啊。
貂:那你就更不能自尽了,如果你自尽了,不就是等于不打自招,主动承认自己是曹操的主使了吗?义父,你若是死了,那就是天子无助,朝廷无望,府宅上下八十几口人,都要被赶尽杀绝的,还有啊,你中兴汉室的大愿,不也就永远也不能实现了吗?
知识点分析
①心理学→归因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损失厌恶
a、归因理论
王允对曹操行刺失败的归因是,曹操失败了,董卓怀疑我是背后主使,我要被灭门了。而貂蝉则是就事论事,既然曹操没有被抓,也没有人向董卓告密说,王允是曹操的背后主使,那么就没有必要自寻短见,很多事情不是一死百了的,因为死人无法说话和辩解,董卓会将愤怒,释放到王允府宅上下八十几口人身上。
b、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王允有自我实现的需求,所以他才会被后来貂蝉的话术所打动,他想要救国,中兴汉室。
c、损失厌恶
貂蝉对王允劝说道,如果你死了,那么中兴汉室的大愿,不就全都落空了吗?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损失厌恶话术。
②逻辑学→类比推理
王允的类比是这样的,曹操行刺失败是前提,结论是董卓怀疑我王允为背后主使。
貂蝉的类比是这样的,曹操没有被抓是前提,结论就是我们不必害怕董卓的要挟。
③关系攻略→大词话术
貂蝉的说服话术很有意思,她知道王允的梦想是中兴汉室,这是他的核心需求,她先说明了当下的危局,天子无助,朝廷无望,这是指代董卓祸害六宫,擅自把持朝政,而朝中大臣里,只有王允名望最高,堪当领袖,如果领袖死了,其他的大臣自然会心灰意冷,开始一蹶不振。大词话术,一般涉及的都是天道、国家、民族之类的,对正义感、归属感强烈的人尤为有效。
以上就是今天的文章内容,感谢你看到这里,你的阅读就是对我最好的动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