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战国歧途》:帝国的政治雏形

《战国歧途》:帝国的政治雏形

作者: 人间的黄昏 | 来源:发表于2022-11-05 20:02 被阅读0次

从春秋到战国,是贵族下降,士上升的过程。

按西周制度,士是贵族中最低的一级,通常是低级行政人员。而随着春秋时期讲学的兴盛与贵族的乱战,士的地位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而一些大夫则家道中落,沦为类似原来士的地位,于是士和大夫的界限不再泾渭分明,于是有了士大夫一说。另有士庶子的称呼,原先作为平民百姓的庶人,通过读书也可以进入到士的阶层,并有机会进一步上升。

到战国年间,各国战争的频率和规模都大大加强,君主对人才的需求也加大,于是有很多辗转各国的士人得到重用。例如吴起、公孙鞅、苏秦、张仪、范雎等人,出身都不高,但都因为才能被国君赏识而大放异彩,不少都被擢升为大贵族。在这个时代,各国君主的权力尚未如后世那样强大,君主需要利用士人来与贵族抗衡,因而士就大放光彩,不仅可以往上流动,也可以在各国之间流动,有着充分的自由。

士作为职业官僚,权力源于君主,在初期并不会像贵族那样对君权产生较大的威胁。为了应付大规模的战争,整个行政体系需要更高的效率,因此在权力争夺之外,君主也有很强的动机来提升士人、打压贵族。把这一点做到极致的,正是之后统一天下的秦国。大抵秦国地处西陲,相对落后,贵族不像其他国家那样发达。

随之而来的改革对庶民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最为典型的商鞅变法,一方面打压贵族,给出身底层的人开启了上升通道;另一方面也拼命折腾民众,把整个国家打造成了一个战争机器。变法强调的就是生产和军事,其余一概弱化,在疲民、弱民的同时,给予一点小的官爵奖励,刺激广大民众拼命种田、打仗,将动员成本降到最低,大幅提高国家运转的效率。

最后的结果,秦的军力大幅增强,又借关中地利,一举灭掉了六国。当然秦国的老百姓大抵也是七国中最卷的,士人也只是国家的工具,因此才有「鲁仲连义不帝秦」的故事。如果说秦国是一个极端,那齐国就是另一个极端,贵族地位高、经济发达、知识分子得到君主的尊敬,但军队的战力和动员能力,差太多意思。被秦国远交近攻这么一忽悠,终究抵挡不住勇猛的秦军。

对于秦国的做法,儒家对其多有批评,但架不住秦制的高效最终成为中国内里的行政传统,绵延至今,影响深远。回望历史,在那个关口,这究竟是正路还是歧途?大抵答案只能在风中飘荡了。

相关文章

  • 《战国歧途》:帝国的政治雏形

    从春秋到战国,是贵族下降,士上升的过程。 按西周制度,士是贵族中最低的一级,通常是低级行政人员。而随着春秋时期讲学...

  • 《战国歧途》小记

    《战国歧途》—我暂且认为这是一本知名度不算高的好书,它让我有了新的认知,它颠覆了我固有的史学观念,它让我走出...

  • 《战国歧途》书评

  • 读书记录之术治

    今看大秦帝国,偶有所感,故记录一二,方便后来查阅。 所谓术治,是战国时期的一种政治主张,说是法家提出的,...

  • 杂读

    2. 最近读了《战国歧途》。这本书主要参考了《史记》、《战国策》、《资治通鉴》,有冲突的地方,大部分认为《战国策》...

  • 中古周帝国到近古春秋战国帝国争霸时代中华文明中心的东西部演变

    中古周帝国到近古春秋战国帝国争霸时代中华文明中心的东西部演变 从商、周、春秋战国帝国争霸到大秦帝国,中华文明中心经...

  • 读书笔记:战国歧途

    去年看了读库出的《清代旅蒙商述略》,非常喜欢,就对同一系列的《战国歧途》也非常期待,可惜网上都买不到了,孔夫子上倒...

  • 鲁迅:《文艺与政治的歧途》

    (鲁迅就那么突兀地存在着,当时的人不懂,现在懂的人也不多,一厢情愿的被伤害着。) ——一九二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在上...

  • 他是大秦的风云宰相,早年风光无限,晚年腰斩身亡!

    中国第一个封建帝国——大秦帝国,仅存15年,却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 李斯,战国末期楚国人,成长于战国,其光芒却照耀...

  • 读书笔记之《战国歧途》

    《战国歧途》刘勃 看历史的时候,有时候很感慨,很多人很多事情以后人的眼光来看,当时做出的对策和举动完全是不可理喻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战国歧途》:帝国的政治雏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htmt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