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的产品进入市场,无人知晓,无人理睬时,这时很多人都会说前期先激发痛点,诱发需求,从而吸引用户的注意力,这时大部分的文案人想到的是采取“恐惧诉求型”方式,让用户感到恐惧了,然后后期再公布解决方法,也就是推出产品。

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方式呢?因为人们只有被收到恐惧的时候,人体就会产生肾上腺素,而肾上腺素此时的的作用就会让人们从轻松地状态中脱离出来,提高注意力以及短期的记忆力,更加留意这个时刻,记忆当下周围的环境。

如你说经常运动可以让你的孩子身体更好,而且还可以交到更多好朋友的时候,大部分的读者是不会留意你说的是啥的,但是你“一说经常运动的孩子不会去跟人学坏”,这一点不错,然后就不经意的吸引到某一部分读者的注意力了。

但是这一恐惧型营销法,用过头了可就不行了,盲目用没条理,非但不会有效果,而且还会使人厌恶,比如以下的这个例子:
一个宝妈带着一个宝宝在公园散步,这时一个陌生人突然冒出来和这个宝妈聊天,这时候另外一个同伙趁机将宝宝抱走了,然后宝妈惊讶万分,且百感焦急的跟着歹徒追,中途跑到一半一个交警出来了,拿着一个奶瓶出来了,让宝妈不要害怕。。。。。。。
看完之后,估计大多数的小伙伴是懵逼的,这个广告说的到底是个啥,有个奶瓶就可以找到宝宝?宝宝都抱走了,一个奶瓶就可以把宝宝要回来?

这种广告有效果吗,恐惧感是出来了,但是顾客会买吗?恐惧型营销方式有用吗?有用!但是设计的不科学往往会有副作用,消费者直接拒绝你的产品,甚至直接远离你的产品。
涉及到其他行业,同样如此,如买保险的不好好买保险,非得在用户安静的来了解过程中,在脑海中留下一遍车祸,疾患,火灾等不可描述的过程。

买热水壶的不好好买热水壶,非得让人觉得其他产品不安全,长期饮用会有得癌症的情况出现,这种方法不得不让人惊讶!
那么进入实战板块,究竟如何设计恐惧诉求心理呢?一个科学的恐惧诉求设计必须满足以下几个场景:
1.事情的严重状况,如果会发生,究竟有多严重?
2.事情的可能性,发生的可能性究竟高不高,是否在日常经常会发生?
3.你的答案方法可不可靠,你推荐的答案是否真的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吗,或者在这个基础上降低呢?
4.这个方法容不容易实施,是不是很容易做到呢,常人大众能否真的解决?

一.事情的严重程度有多高
在描述事情的严重状况时,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如你说,小心,你的电视遥控器会砸到自己的脚上,这样的状况估计人理都不会理!
那么过高呢?顾客就会自动进入躲避的状态,就会像前期说的例子一样!
那么正确的如何做呢,降低恐惧感,如交通环节中的,某些警醒人们遵守交规的视频,用卡通视频代替真人的车祸现场,既能让人明白车祸的可怕性,又能让人遵守交规。

如白加黑药片,没有重度讲述得了感冒后的后果,而是使用了更低的恐惧感:吃了白片,可以白天不打瞌睡。
二.日常发生的可能性高不高
在唤起恐惧的过程中,发生的几率往往比事情的严重性更重要,毕竟只有让人感觉到这件事可能随时降临到自己的身上,人们才会重视起来。
如你说,现在不阅读,不改变拖延症,五年后你就会被社会淘汰。可能还不如说,现在不早点起床,待会儿就要被上司扣工资来的直接。

三.你的答案/方法可不可靠
只有在问题上能够切实的解决用户需求才是重点,你唤醒顾客的需求之后,必须得有个答案补好这个缺口,否则就会像以下这种广告:
担心自己职场技能问题无处可学习?
担心自己前途渺茫?
担心人脉不足?
快上XX职场APP
唤起了用户的需求,但是能给人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吗?凭啥上了这个APP就能帮我解决职场问题!
但是如果换成了以下这种方式呢,会不会效果更好点呢。
这里有四百个职场达人,还怕人脉不足吗?——上XX职场软件,一打开就可以认识职场牛人。(这个例子只说明这个理论,具体情况按实际情况判别)

四.这个方法容不容易做到
这个方案是否容易执行,我的实际问题能否轻松解决?
如:你每天都在看着自己容颜在衰老,而且即将容颜不美,只有每天晨跑两小时+每晚十点睡觉+均衡膳食,才能青春永驻。

这个方法有用吗?有用!人人都相信每天运动和早睡早起,均衡膳食可以让人保持年轻状态,但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吗?让人无法相信自己能够执行,自我执行的难度大,所以最终的效果呈现就不会有良好的效果。

但是比如:每天一支黄瓜,常保容颜(只需每天吃根黄瓜,简单吧)
更有吃盐能有促力的功效,以及吃茄子能够延长寿命等等,这都诠释了简单,可执行,自我效率即可抵达的效能。

因此只有:有效唤起恐惧心理,并且立刻帮用户解决恐惧,才是最好的恐惧诉求型文案。
如苏晓说文案,不关注我,你就失去了一个获得学习营销思维,学习撰写文案技巧的机会。而且每周都错过好几次,每次都能给你带来干货技巧,并且是实操板块,且每次只需要六分钟就可阅读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