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7
很多很多年过去了,好多曾经见过的器物,今天几乎不可能再见到。
比如这种最老式的家用煤球炉子。

说起每球炉子,我小时候是没有实际用过的,倒是在生活中见过。
上小学时,旁边平房里的小卖部,用于生者一个煤球炉子,长长的黑白铁烟囱从从墙上的洞里伸出去。
炉子暖暖的,上面放着一只铁水壶,永远烧着热水。
时不时,还要打开底下的风门,去掏炉灰。
煤烧完了,用火钳子把蜂窝煤块加出来。
冬天快到了,就能看到三轮车运来蜂窝煤,还有的家会自己做煤块,放在屋外木板上。
屋里屋外,都有着一股煤烟味,透着一股老北京冬天的味道。
那时去爷爷家的路上,有很多招牌上,大红子写着打黑白铁,就是为炉子服务。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去二姑奶奶和二姑爷爷家,那时他们还住在平房里。
大人们聊天,我坐在炉子边上,二姑奶奶给我抓了一大把花生,放在炉边烤着。
我就一边听着他们说话,一边吃花生,吃完的花生皮扔到煤火里,看着它燃烧。
那应该就是我和煤球炉子最亲密的接触。
最近喜欢的诗文
又到了夏天,不得不在读这首小池,最后两句出名了几百年,这是每代人都在身边观察到的景色。
小池——杨万里(宋)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个人微信公众号,请搜索:摹喵居士(momiaojushi)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