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这段细腻生动的描写出自文学大师沈从文的代表作巜边城》。
沈从文,中国著名作家,20世纪文学巨人,1987年、1988年曾两度入围诺贝尔文学奖,一生创作的作品集结有80多部。《文学课》是浓缩沈从文先生61年文学经验的阅读写作课,在这部著作中,有着他关于文学创作的方法心得和真知灼见。

一、措辞要恰当
写的文章怎样用词用句才算是恰当?那就是不过分娇饰,不华丽铺陈,而是用简洁合适的方式表达你想表达的。沈从文先生在书中这样说:“所要的只是那个恰当,文字要恰当,描写要恰当,分配更要恰当。”
二、积极正能量
好的文章应该向社会传播正能量,弘扬优良文化传统,应该是温暖人心,引人向上的文章。 作者在书中说:“一个好的文学作品,照倒会使人觉得,在真美感觉之外,还有一种引人‘向善’的力量。”
三、突出写人性
关于表现人性,作者在书中提到:“作者有创造的心写复杂万状,充满可塑性的人生。在小小的篇章中表现人性,表现生命的形式。”好的文章应该能表现复杂人性,让我们从字里行间,看到错综复杂的人生百态。

四、善于用技巧
沈从文先生在《文学课》中谈到写作技巧是这样说的:“技巧的价值,实在看他如何使用而决定的。一个作品的成败,是决定在技巧上的。艺术同技巧原本不可分开,莫轻视技巧,莫忽视技巧,莫滥用技巧。”技巧应该和文章浑然天成,不着痕迹,但又使人能感受到文字的优美和情感的充沛。
五、如何去创作
谈到创作,沈从文先生说:“最应当明白从说明人生的书本上,养成对于人生一切现象注意的行为,再用对于实际人生体验的知识,来评判一个作品,记录人生的得失,让一堆日子在眼前过去,慢慢的,就懂创作了。”说到底,所有的创作都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对周围人、事、物的细细品位和观察,它需要我们用发现的眼睛去看,用精准的语言去记,用细腻的情感去体验。

六、不仅仅为兴趣
沈从文先生说:“写作靠兴趣,不能持久,太容易变。”如果写作仅仅靠兴趣,很容易中途放弃,它需要我们长时间的付出,把写作当成理想和追求,用文字诠释人生向上的美好愿望和所有关于生活的启发。
1922年的夏天,沈从文从湘西来到北京,做了北大的一名旁听生,并在北京的“窄而霉”的胡同公寓里不停伏案写作,正是有着对写作孜孜不倦的追求,才有了后来大量留世的经典文学作品。
《文学课》这本书正是沈从文先生一生文学经验的提炼,透过这本书,可以解答创作新手的困惑,学习写作理论,掌握阅读经验,品评经典作品,还可以了解上世纪真实生动的中国文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