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D·第1.2讲课后实践】
这是2019年1月22日“崔律精时力之精拆《搞定Ⅰ》”系列第1.2讲的课后实践。
<实践日志(记录)>
1.我在本讲中的收获:
1.1 我们所处的世界
(1)该片段所处的层级,明确所在的小层级和大层级
(2)从外部获取信息的三个步骤:获得信息——>应对信息,大脑加工形成观点——>与他人或与自己达成某种约定(比如约吃饭,计划做某事等)。科技变化如此之快,达成的协议如此之多,而我们人类进化却是非常缓慢的,或许我们自身还不具备应对如此庞杂事务的能力。这就导致我们片段中所说的,我们现在很少有人能清楚我们在具体地点做什么事情,以及要花费多长时间和精力做某件事的这样一个现状。
1.2 大脑不靠谱
(1)以买电池为举例,说明如何大脑足够聪明的话,用大脑记忆待办事项时的理想状态:①记住它(买电池);②及时提醒(当且仅当);③提供准确信息(几号电池)
(2)对比现实情况:①不止一次想到它们;②只考虑,却毫无进展;③纯粹浪费时间和精力;④使你更加焦虑不安;⑤给大脑的其它思考带来干扰,降低工作效率。
1.3 利用外脑
(1)适用边界:大脑不是为了临时记住更多东西,比如待办事项。但这不意味着大脑不需要记忆,记忆是思考的核心,尤其是长期记忆,知识类的就是长期记忆,它是我们思考的源泉!比如我们想读书就要先学会认字!文字的释义就属于我们的长期记忆。再比如我们做复盘用PDCA,也是需要我们先知道什么是PDCA。
(2)通过上面的思考,突然发现,有时学知识是因为他人的推荐,对知识本身的了解并不透彻,比如刚说的的PDCA,虽然每天都在用,但总感觉没用到PDCA的精髓,所以我的A2就是详细了解一下PDCA,以帮助自己更好的做复盘。看昨天群里小伙伴推荐《高效PDCA工作术》,计划买来读一读,利用过年放假学起来!
2.A1·我用大脑记忆待办事项的惨痛经历:
在接触日清单之前,一直都是用大脑记忆待办事项的!说实话没有想到特别惨痛的经历,或许这就是自己日清单一直用不好的原因吧!寻遍大脑记忆,想到一个不是很惨痛的经历吧!
是发生在拆书帮的故事,去年8月份惊喜运营团队之后,我成功竞选“品宣长老”,于是决定梳理一下“运营团队介绍”,当时用大脑记录这件事情,一直想着一直却没有去做,过了很长时间,想在写已经过了时效性了,于是就没有再去整理。写公号文章方面还有很多想做却没有做的事情,这就导致自己在分舵的品牌宣传方面其实做的并不多,久而久之就会觉得,自己无法胜任这项工作的想法!已经到了自我否定的地步,原本感觉这件事没有那么惨痛,写完才发现其实是自己没有意识到它的惨痛之处。
3.A2·我在用或准备用的外脑系统:
我现在在用的外脑系统是日清单,自从跟着崔律开始学习精时力,就在开始用,但用的依然不太好(目前用日清单,有点像待待办事项清单),所以我的A2:
目标:利用放假前的10天时间,做好自己每天的日清单规划,并严格执行!
行动:(1)所有事都记录进日清单,并安排好时间;(2)时常刷日清单;(3)严格按照时间点做事。
发现日清单,真的是说的容易,做到难呢!
4.我的疑问(周六答疑) :
5.其他想说的话(如有):
突然发现,每天跟着听课实践,对于学精时力还是不够的!所以近期觉得先停下早上的其它学习,也用来学习精时力,主要是再次复习100天训练营的内容。有种越是学习,越是发现不会学习了的赶脚!要想办法克服!
6.【学霸题】大脑的主要价值是什么?请举栗说明。
大脑的主要价值是通过链接产生想法或作出决策。比如我们接到一个新任务,是立即接受还是拒绝,还是推迟处理呢?刚想说好的时候,我们的大脑想到了崔律讲过的“新任务,明天做”,于是我会回复对方“我明天下班前做完可以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