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浮光掠影的说一下海门。介于观光者和熟人之间的身份。至于海门的文化和政治经济成绩,应该让权威去说。
凡有海者,必有门户。所以,全国的“海门”应该不少吧,我印象中浙江有,广东也有,我们这里是大东海区域,国际上是这样定义的,国内的文献一般分东海(小东海)、黄海。民间倒是泛称东海,大概在东边之故吧。而且,到了这里,一路奔涌不息,遄疾飞流的江水不复凶险,平静入海。所以,江海门户,因此成名。
江海门户,不称江门而称海门,可能还是更向往海的缘故吧,所以海门精神还是说海纳百川。
因为堆沙成陆,一代一代的围垦,海门之东有了一大块土地,先分属崇明和海门,后独立成县,取“启我东疆”之意,称启东。所以现在的江海门户已经是启东了,但历史沿革,海门是海门,启东是启东,各安天命,各守其道。
海门这两年发展很快,说起来,一个爱恨交加的现象,市区的房价超两万五了。在房产经济的今天,大概总体还算好事。不堪其高的同时,总还有些自豪的。起码人均财富高啊。上海第三机场,撤市建区之前,海门的百强县排名堪堪要进前十了。苏南强县如林,苏中沿海城市,发展如此,很值得自豪。
不说什么领导有方之类的话了,这是毫无疑问的,海门精神海门文化也是必然影响深远。只说一个小印象,我记得所认识所听说的海门人,性格有慢急,但几乎都精明强干,富有理性精神,这可能和海门重视教育有关。海门中学,百年名校。所育人才,遍布海内外。

插一句,当年还没有启东的时候,我父亲上海门中学读书,两三个周末返家一次,单程步行三十五公里以上,昨日和友人路过海门街头,顺便聊起,不胜唏嘘。
我对海门算很熟悉,因为经过无数次,但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记不住海门的路。尤其是电视塔的转盘,今天晨跑,算是知道了,解放中路、珠江路、人民路,三路交叉呈六向放射状,怪不得不仔细看,要晕头,要走错出口。
只要机缘巧合,我喜欢在黎明时分漫步街头,等在在静谧中,一个城市醒来。那个时候,旭日喷薄欲出,城市空旷寂静。极少的行人车辆,为城市保洁的车辆和人员井然有序,为新的一天做最认真的梳妆,这一刻,正是这个城市最美的时候。

晨跑每一次都能感动自己的是,诗和远方固然是值得追求的,但是不还有这样的词句么?“满目河山空念远”
爱在附近,多好的一件事。
《浣溪沙》
北宋 . 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