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风格是整体的效果,正如建筑的风格并非哪些哗众取宠的装饰品,而是一种非具象的总体氛围,他是直面情感的,而不是审美,审美是更低一层的关卡.那些直面情感的艺术,往往可以跨越时间和地域,给人以一种本真.因为审美对人来说是有差别的,但是情感是共同的,至少某些情感是一定共同的.审美其实更像是一种对情感之外的补充和诠释,没有高低之分.
人在阳奉阴违的落差间提现价值,这倒是一个普遍的事实,因为这是生存的前提.
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似乎就是失去了提问的权利,如此还有多少人敢提问呢,等到个人的想法成熟,问题已经被延误太久.就平常的惯性思维而言,最该解放的,正是提问者的独立身份.为什么提问者最后往往变成解决问题的人呢,解决问题和提问本身其实是不对等的,可以这样理解,解决问题是一系列的提问,提问是某一个的发声,所以提问者其实最后往往会成为解决问题的人,因为本质是一样的,提问者更倾向于被选择.
一篇文章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推理过程,他的结果,是读者看到第一段时无法意料到的.假定推理过程可以看成是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好文章应该是一个引子,也就是催化剂,其实是两种方向,一种是给自己看,一种是给别人看,因为目的不一样,呈现的方式也不一样.
其实我宁愿找到一个天资愚钝,但是又勤学专业的老师,窃以为传道其实不只是知识,更是一种视野和态度.
理论有两面,思想工具的一面,和思维指南的一面.我理解是在阐述这样一件事情,就是用什么工具去做什么事情,假定要做的事情称为实践,那么工具就可以自然的分为三种,实践前,实践中,实践后.实践前后更多是思想的变化,实践中,更多的思维的转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