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锋养了一只猫。特别调皮,上窜下跳,经常打闹,所以我反手就给它一个爆炒栗子,毕竟不是它痛就是我痛。以至于如今我一抬手,它就像老鼠见了猫,我对此十分满意,不止一次地说:你记住,我是你狠毒的后妈,打起你来可是从不手软的。
这只猫太跳了,我承认无法喜欢。
我喜欢猫吗?谈不上喜欢不喜欢。不过是看一些动物比较乖巧可爱,心生欢喜。
论文字位置带来的影响

这是一位老师写给早恋学生的话。
“你可以喜欢某个女生的人淡如菊,但你不能喜欢人淡如菊的某个女生”
位置不同,侧重点不同。这让我觉得与语文中的重音有异曲同工之妙。强调不同,所反映的事物本质也就千差万别。
追溯起来,第一次对语言文字位置安排所带来的影响的深刻感受是在高中某节课上,老师说:
“情有可原,但罪不可恕”
“罪不可恕,但情有可原。”
前者强调他的滔天罪孽,后者强调他的可怜之处。
回到开头的那个问题,“我喜欢猫吗?”我回答不出来,那我衍生两个问题,让问题本质更容易凸显。
“你喜欢怎样的猫?”“你喜欢猫的什么?”
(我反复咀嚼这两个问题,总觉得前者的答案只能应用到部分,猫有许多类型,比如高冷,慵懒,可爱。乖巧的猫只是其中的一种。“我喜欢猫的乖巧”应用到所有的猫的品性。(←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此处的“猫”指得是所有的猫,所以范围较大,若加了“这只,那只”的限制,就属于局部)
“我喜欢乖巧的猫”表现得没有“我喜欢猫的乖巧”那么宏观。)
再往大一点的方面说,就能够区分,到底是喜欢人事,还是喜欢人事中的某个部分。
我经常说,我喜欢吃玉米。如今细想,必须要纠正自己的语言,我应该说:我只是喜欢吃甜玉米。
如果说“喜欢吃玉米”,不管甜不甜,只要是玉米,就应该喜欢。
所以当你因为一个人的缺点而不喜欢他的时候,你没有资格说喜欢他,你不过只是喜欢他的某种优点而已。享受他的优,却无法忍受他的缺,哪算得上喜欢这个人呢?
有时候我就是会比较较真,我会追根究底,去探索语言文字有什么不同,它们背后代表的意义,我会很细致地追究一种感觉。
可过于细致,追根究底的话,生活就会很繁琐,会很有负担。所以大多人过得很笼统。
世人大多叶公,你何必当那只蠢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