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院子里散步,突然想写写散文,很渴望的感觉。细一琢磨的时候,好像并不知道什么是散文,脑子里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只是感觉散文是种谈谈的优美的文章,字里行间透露的是作者对世间事的洞察,通过对优美景物的描写,散发出作者细腻的情感流露,通过对事件的描写,也折射出在人世间生活的种种感受。
我自认为没有读过很多文字,少年时期也没有被浸泡在文字中熏陶,只是为了上学而读书罢了,不过偶尔读些小说。只是年长些之后,渐渐对文字有了亲近,喜欢安静的与文字作伴,也能从文字中感受到更多的情感。恬静清凉的午后,如有文字为伴, 便会有种能够远离喧嚣的喜悦。其实读的散文更是不多,最近偶尔得了周国平的散文集《守望的距离》,正在翻看,淡淡的文字,却感觉不时有思想从纸面跃出来,犹如茶香一般可闻却不可见。也渐渐理解了那些爱茶之人,袅袅茶香,那种喜欢,犹如喜欢文字,需要静心才能得。
感觉要写文字,要心安静,心安静了,感觉才能出来,对风景的感觉,对事件的体察,加上掌握的辞藻,才能表达出来。心不安静的时候,就如波涛汹涌的大海,杂乱无章,自然理不出头绪来。最近端午过节在家,除了忙碌家常琐事之外,也得有些许闲暇的时光,不过伴随着初夏的热度,午饭后胃的负担,昏昏欲睡呼之即来,躺在摇椅上望着外面暴晒下的有些蔫蔫了的梧桐和银杏,感觉他们渴望雨水,如我渴望头脑清醒一样。在那一刻,我和他们一样,只是那般本能的存在着,犹如睡着了一般。
图片来自网络
有一日清晨被外面的雨声吵醒,侧耳听时还伴有轻微的雷声,于是起身来到阳台,享受这样的时光。特别喜欢初夏时节北京的雨,特别是在清晨里,思思凉意从窗户跃进来,洗去一夜的燥热,让人神清气爽,让人极想大大的吸一口湿润的空气。看着外面在雨中的梧桐和银杏,轻轻的摇摆,或许有看到我了吧,应该也与我一样喜悦。打开窗户,拿个垫子盘腿坐下,闭上眼睛,静静的听雨声,感觉他们时而打在地上,时而打在车棚,时而也打在玻璃上,一切都很欢喜。此时也有一些人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猜想有人正走向菜市场,准备为节日做一顿美味的食物,脑子里算计着要买的菜品,边打着伞,边感觉雨水打湿了鞋子,一声嗔怪,不过依然满心欢喜往前忙碌着。坐着感受着这些的时候,眉宇间都会蹦出无声的微笑的音符。
图片来自网络
思绪随时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很多偶然的因素造就了当前的这一刻,就犹如我在电脑前写文字的这一刻,孩子已经熟睡,老公正在看世界杯。而窗外的马路上灯火通明,屋里空调帮助我赶走了燥热,倒一杯清水在旁边,键盘的敲击声显得很悦耳动听,人的一生就是这样的一刻与一刻,烦躁有时,清醒有时,就如我前面描写的两个片段,如果你时而能够超然于这一刻,宛如观察别人一样的观察自己,便能对人生的种种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
就犹如这些的想法,是很难和别人当面去表述的,即使你有贴心知己。而唯有通过文字,才能表达其中之一部分。不管是散文,小说,都是一种述说,自顾自的说,还是有意识的分享,但凡有质量的文字,都是心静之人的一种无声独奏。而读之人,有幸能理解之人,不管年代多久远都能感受到其中跳跃的音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