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不平等一直是一个世界难题,即使在民主制度发达的欧美国家,男女平等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现在了一些女总统、女首相和女高管等杰出女性代表,但是距离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在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男女平等之路依然有很多路要走。

说到男女不平等,很多人把矛头指向了孔子,说孔子是中国几千年男尊女卑的始作俑者。因为孔子说,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论语·阳货》)
孔子说:“只有女人和小人是最难相处的,和他亲近相处时他就无礼,别人疏远他了,他又有怨恨。”

泉下有知的孔夫子恐怕永远也不会想到他被作为歧视女性的代表,直到现在一直被一些女权主义者诟病。孔子真的是歧视女性吗?我个人认为这很可能是一个误会。孔子一贯的思想是平等、仁爱,爱人如己,又怎会宣扬歧视女人呢?孔子很可能只是描述了当时的一个社会现象,而不是自己的观点。
在古代社会,男女有别,“男主外,女主内”。女性的主要职责就是相夫教子,而很少有机会接受教育,即使像《红楼梦》中贾府这样的名门望族,女性也是不被鼓励多读书的。经济上不独立,受教育机会小,女性的视野和见识肯定是受局限的。

影视剧中,常常说“妇道人家头发长见识短”。即是对女性的贬低,也是说明了古代社会女性的实际情况。孔子说“难养”是有些尖刻,但是也是实情。其实不仅在中国古代,女子受到委屈歧视,就是在民主制度发达的古希腊,女性的地位跟男性相比,依然是非常低下,她们很少参与公共事务,这种男女不平等在世界各地是普遍现象。欧美国家也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妇女地位才有显著提升。

如果孔子生活在现代社会,看到现在女子同男性一样接受教育,拥有工作机会和经济独立,想必夫子也不会再说女人难养了,而只是说小人难养了。
;
那么小人是什么样的呢?孔子学说中,基本把人分为两种:君子和小人。小人是与君子相对的群体,不分男女国度,古今中外。
小人的本意是指小孩子,因为小孩子也是没有受教育和经济独立,完全要靠父母来养护,所以是“难养”。推而广之,所有这种像小孩子一样,虽然成人了,却依然不成熟的靠本能、靠冲动来生存的人均被称之为“小人”。

小人与君子的最大区别是没有志向。就是我们常说的“君子立恒志,小人恒立志”。但是这个志向与我们现在说的志向不同,主要是说人要有独立思考,自我提升的能力。通过不断学习,实现人生的目标。孔子办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君子,减少小人。

孔子认为君子可以通过教化,不断上进,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如果不肯上进,就是被孔子称为“难养”了。小人难养是因为自己不求进步,而女性难养则是不公平的社会造成的,女性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力,从这个角度上,所以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
孔子只是描述了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事实,而不是真正歧视女性。所有不要再误会老夫子了,如果现在还有人歧视女性,是他自身的原因,与老夫子无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