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岳读史记(4):老兵不死,将军只是凋谢了

岳读史记(4):老兵不死,将军只是凋谢了

作者: 八戒读金庸 | 来源:发表于2020-02-15 09:26 被阅读0次

01

他没有死,只是走出了时间之外

刘邦没有咬彭越的卵蛋,但把他脑袋割了,挂在了树上。为啥要割他的头呢?总得有点理由吧?

世界上任何事都有两种理由,一种是动听的,别一种,就是真实的。

刘邦割彭越脑袋,动听的理由就是:这家伙谋反,违反了大汉法律《九章律》某条某款,依律处以死刑。

而真实的理由呢,除了上文提到的猜疑链外,实际上还有一层心理根源,那就是刘邦对始皇帝赢政的迷之崇拜!

当年看到秦始皇出行的排场和威风,刘邦惊掉了下巴,叹道:“哇噻,大丈夫当如是也!”赢政之所以能让刘邦心折,当然不仅仅在于前呼后拥的仪仗队伍,更在于他废除了分封制,而代之以郡县制,从而产生了一种孤高绝世不可企及的崇高感。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区别,我不是学政治的不敢乱说,但从个人感受而言,是有巨大区别的。分封制下,中央是“帝”,封国是“王”,扪心自问,你觉得“帝”和“王”区别大吗?如果区别大,何来“帝王”一说?它们之间仅仅是“量”的区别,你多一点,我少一点而已。你是华为,我是小米,你有的APP我也都能下;你吃牛肉,我吃羊肉而已,不怕膻的话,口感差不多的。

但郡县制下就不一样了,哪个郡县的首长敢称“王”啊?普天之下,只有皇帝一人,占据了8848的顶峰,其他人,皆为蝼蚁!这是“质”的区别。你是苹果,我是大哥大,我连APP是啥都不知道;你吃牛肉,我吃白菜帮子,一辈子不知啥是肉!其中悬殊之大,类乎生物学中“纲属目”之中肉食动物和草食动物间的差别。

哭去吧你。

以前为了激发战斗力,对项羽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刘邦不得不大量封王,疯狂地批发帽子,楚王韩信、赵王张耳、长沙王吴芮、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燕王卢绾、韩王信,这一招确实激发了战斗力,但项羽兵败,大汉建国后,这些分封的王们有兵、有粮、有百姓,可以自铸货币,完全就是国中之国啊,本质上就是一群小皇帝嘛。

那只能实施剪除计划。

把这些昔日与自己并肩作战,现在只比自己矮一点儿的“王”们,一个个都灭了!让全天下的人,都比我刘邦矮一个珠穆朗玛峰,以此体现出“天子”与“普通人”之间真正的天壤之别。

在这个帝王心思下,就像电影《死神来了》一样,所有的“王”都会死,区别只是死的顺序。死亡名单,早已定好!现在,It 's LiangWang's turn,轮到梁王死了。刘邦按照帝王成长计划,灭了他的三族,还割了他的脑袋,挂在洛阳街头,下令:“谁敢收葬他,就逮谁!”,如此狠戾决绝,就是要昭告天下所有躁动而跳跃的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乃是永恒之真理,颠扑不破,万世不易!有啥想法的,都洗洗睡吧!”(汉召彭越,责以谋反,夷三族。已而枭彭头于洛阳下,诏曰:“有敢收视者,辄捕之。”

一代名将,全族灭门。洛阳,洛阳,一颗太阳般光辉四射的游击战天才,就此陨落!洛河呜咽,伊水滞流,所有路过的行人都掩面疾行,不敢看那树梢上被高高悬挂的脑袋,仿佛那圆睁的怒目还在发射地狱的火焰,要吞噬这无情而不公的世界。

彭越的脑袋在寒风中一直挂着,无人敢看一眼,无人敢说一个字儿。直到他的生死至交——栾布回来。大事儿发生时,栾布不在场,他被彭越派到齐国考察,考察回来后,能见到的,只能是树上的脑袋了。

栾布本着“先公后私”的原则,对着彭越的脑袋做了三件事。(布从齐还,奏事彭越头下,祠而哭之

第一件事,以下属的身份向彭越的脑袋汇报了齐国考察的有关事宜。巨细糜遗,一一道来。大王,您吩咐的任务,卑职完成了!

第二件事,以亲人的身份,摆上祭品,郑而重之地祭奠。栾布专门捎了一壶家乡的老亭长酒,酒未敬,泪已流:“老彭,这回你真的是,吃光喝光不过了!”

《千与千寻》有一句台词:人生就是一列开往坟墓的列车,路途上会有很多站,很难有人自始至终陪着走完。当陪你的人要下车时,即使不舍也要心存感激,然后挥手道别。

老彭你到站了,哥俩永别了!

第三件事,以生死至交的身份,哭诉了一篇祭文。其辞曰:呜呼老彭,不幸夭亡!我心实痛,酹酒一觞;君其有灵,享我烝尝!哭君早逝,俯地流血。哀君情切,愁肠千结;惟我肝胆,悲无断绝。亲为哀泣,友为泪涟。呜呼老彭,生死永别!朴守其贞,冥冥灭灭,魂如有灵,以鉴我心:从此天下,更无知音!呜呼痛哉!伏惟尚飨。”栾布祭毕,伏地大哭,泪如涌泉,哀恸不已。(此段,系笔者在诸葛亮祭周瑜辞基础上,略加删改而成。

公然违抗圣旨,天下居然有这等狂徒!两旁的士卒的都惊呆了,由于太过魔幻超现实主义,士卒们一时没回过味儿,直勾勾把整个过程看完了才如梦初醒,马上如狼似虎扑上去,把他捆住送给了皇上!(吏捕布以闻

未央宫。栾布被五花大绑捆于地上,刘邦破口大骂:“直娘贼!老子……朕不许去收尸,你偏要违抗,又是哭又是祭,跳大神啊你!看来和彭越一样,是个谋反狂徒。推下去,煮了!”(若与彭越反邪?吾禁人勿收,若独祠而哭之,与越反明矣,趣亨之!

一大锅水早已烧开,士卒抬起栾布要扔锅里,栾布手一挥,大喝一声:“我先说句话,你再煮我!”(愿一言而死)

刘邦止住士卒,问:“什么话?让他说!”(何言?)

栾布甩脱士卒,站稳了,瞪视刘邦,大声道:“第一,没有梁王,陛下您不可能赢!当年您在彭城大败,被困于荥阳、成皋之间,当时项羽之所以不能挥师西进去揍您,就是因为彭越在梁地牵制着他。当时局势就像一个暂时平衡的翘翘板,而彭越就像一陀大磨盘,砸项羽那儿,您就翘起来,砸您这儿,项羽就翘起来。而结果是项羽翘了起来!再说后来的垓下大决战,如果没有彭越,摸着良心说,项羽会亡吗?

方上之困于彭城,败荥阳、成皋间,项王所以不能遂西,徒以彭王居梁地,与汉合从苦楚也,当是之时,彭王一顾,与楚则汉破,与汉而楚破。且垓下之会,微彭王,项氏不亡。

第二,彭越他根本没有谋反的野心!天下太平后,您封彭越为梁王,他对这个待遇是很满意的,这官儿对彭越来说已经够大了,他下半辈子最大的愿望,撑死了也就是把这份儿待遇传给子子孙孙,已经算人生赢家了,哪里有一丝一毫的兴趣造反?!(天下已定,彭王剖符受封,亦欲传之万世)

第三,陛下杀彭越的理由太牵强!您向梁国征兵,就因为彭越有病不能来,您就一口咬定他造反!如此一来,这满朝将星,您不是想摘哪颗就摘哪颗?我大汉,人——人——自——危!(今陛下一征兵于梁,彭王病不行,而陛下疑以为反,反形未见,以苛小案诛灭之,臣恐功臣人人自危也。)

栾布说到这里,旁边侍卫插话:“咦,他不是只要说一句话吗?这都几十句了!”

栾布瞪视他:“你没开过会?!领导讲话都要分三点!就这本官还没讲完呢!一看你小子就没政治前途!”

侍卫一吐舌头,低头认真记起笔记。

殿上的刘邦听出了兴致,说道:“嗯嗯,你接着说!”

栾布向前一步,颤声道:“杀彭越,你良心不会痛吗?!彭越已死,我栾布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把我煮了吧!“(今彭王已死,臣生不如死,请就烹。

《史记》没有说刘邦听完栾布这番慷慨陈辞后什么心情,但根据人之常情,当时刘邦的心中应该会闪现三个词。

是回忆。毕竟一起战斗过,一起出生入死过,一起打败了绝世大魔王,建立了大汉王朝,照片可能发黄,但记忆永远会在。虽然大家都说刘邦是他妈和一条龙生的混血儿,但根据辩证唯物主义,他肯定也是爹生妈养的,吃五谷,生百病,你有的喜怒哀乐他都会有,想起死去的战友,他肯定会涌起一丢丢的温情。

二是无悔。再多的温情,也得服从铁血政治的需要。为了大汉江山永固,杀死这些功臣都是皇帝的既定计划,芝兰当道,犹要除去,只要有可能妨碍终极目标实现的,敌人可杀,朋友可灭,甚至亲人,都可以挨个儿剪除。再来一次彭越得死,再来一百次,一千次,彭越他都得死。

莫嗅人间烟火气,天下最硬帝王心!

三是衡量。这个栾布,真是忠义之士啊,煮了他没必要,大家还会说我残忍,有害我这“长者”名声。不煮他,大家会说我宽宏仁慈。同时还能树立道德标杆,在全国推行忠顺思想,对我大汉的统治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呀!

大政治家权衡利弊,从来都是当机立断,绝不犹疑。花一秒钟闪过这些念头后,刘邦带着一脸忠厚的微笑走下来,在春风化雨的友好氛围中,亲手解开了栾布身上的绳索,任命他做了都尉。(于是上乃释布罪,拜为都尉。

当初,栾布身陷囹圄,栾布把他从鬼门关生生救了出来。如今,彭越已成为冷冰冰的尸体,栾布并没有妙手回春,把这具尸体变成三十六度五的活人,那么这一哭一祭,意义又在哪里?

有一本叫作《龙族》的书里,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话这样说:人这辈子一共会死三次。第一次是你的心脏停止跳动,那么从生物的角度来说,你死了;第二次是在葬礼上,认识你的人都来祭奠,那么你在社会上的地位就死了;第三次是在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死后,那你就真的死了。

彭越是当世大英雄,活就活个轰轰烈烈,死就死个明明白白,生死本身无所谓,但生死之际一定要清清楚楚,绝对不能糊里糊涂,不明不白!如今他心脏停止跳动了,从生物的角度来说,他已经死了,但没人祭奠,没人来怀念,就相当于他彭越有三分之二没法儿安息, 一世豪杰被悬在半空不上不下,天堂不能进,人间不能回,甚至连地狱都不能下,英雄就应当被这样折磨和羞辱吗?天若有情,就应该让人群中最杰出者死后丢人现眼吗?

诗人海子说“万人都要将火熄灭,我一人独将此火高高举起。”

在所有人都噤若寒蝉退缩成鹌鹑的时候,栾布出列,当起了精神火炬手。他公然不惧的一哭一祭,填补了那三分之二的一世空白,哪怕我被大锅炖煮,也要捍卫你彭越死去的英灵,这样才能不寒了将士们的心,才能对得起所有曾为这万里江山奋战过、沸腾过的热血豪杰!

人活着要有仪式感 ,死了,更要有仪式感,你可能认为这太虚无,太无用,太可笑,太不知所云。

但我栾布,愿为这“虚无”和“无用”,献出生命。

02

为那些“虚无”和“无用”,献出生命

后来的栾布仕途顺畅,走上人生巅峰后,栾布说了一句话:“穷困潦倒时不能忍辱负重,就不能算人,荣华富贵时不能快意恩仇,也不能说咋滴!”(穷困不能辱身下志,非人也;富贵不能快意,非贤也

啥意思呢?就是他后来做的,凡是过去对他有恩的人,他都重重地加以报答,凡是过去与他有仇的,他也一定“依法”报复。

其实论战功、能力啥的,栾布并没见得有多强,《史记》里并没有说他战功卓著,但就因为一个“义”字,能为之抛洒热血,随时为心中的理念慷慨赴死,义无反顾,从而成为众生的偶像,活着就被燕齐大地的广大百姓遍地立祠,封了神。“大丈夫居世,生当封侯,死当庙食”,栾布做到了。

由此可见,在我们这个国家,一个人想要被封神,不需要出身最高,也不需要能力最强,只需要他看淡生死,了悟人之为人的高贵意义和神圣使命,就足够了。

就像后来《三国》里的关羽,武功绝非天下第一,至少吕布就比他厉害,但他被封神,而吕布被唾弃,就是因为,武功之外,他背后有其它的寄托,虚无、无用,甚至可笑,却是这个民族立于大地的永恒根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岳读史记(4):老兵不死,将军只是凋谢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jhe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