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本想选“小镇青年的沉睡”为题,但总觉得沉睡者是一批读书人,而不是单单指一大批的小镇青年,所以干脆将题目写为“一个读书人的沉睡”,倒也不必为此繁琐,谈普天下的读书人,也谈“小镇青年”的特殊性。
小镇青年是比较特殊的社会群体,以95年左右出生的为例,他们身在一个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他们既是中国传统习俗、本土文化的传承者,同时又受西方现代文明的深刻影响。大多数能吃苦耐劳、顽强拼搏,但又缺乏远见、格局;他们有改变世界的梦想,有不差于城里人的聪明才智,但被本土文化和传统习俗所阻隔。
我从求学谈起。我先立意:“小镇青年”(以下文章称为“小青”)的教育本身就输在了起跑线上。以我们乡小为例,我们读书路要越过一座山,路程花费将近一个半小时,每天早上九点多才上课,老师们是全科老师,我们读的那一批学生老师基本没有本科文凭。没有人告诉他们怎么学习,所以他们中一部分人尽管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成绩不见上升;小青由于生活环境和缺乏读书的动力的原因,深度思考的能力慢慢的丧失了;父母的意志和思想境界的差异,使得小青缺乏远见、格局等等。所以在整个的社会环境和思想意识的影响下,小青的求学路比城市同龄人更加艰难。
现在谈谈读书的意义。读书大多数人的理解是上大学,这是十分可怕的想法。真正的一个读书人、一个大学生,应该博览群书,而不是囿于教科书。每一个大学生,包括理工科专业的都要多读读史书,读读经典,涉猎心理学、管理学的书籍,大学生要自己去求知、求大学。古人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们生活在以品德为原则的共和政体之下,就更要我们多向以品德治国的古人学习,向贤人看齐。
身边有许多人叫我们大学生、读书人,我觉得很愧疚于这一声称呼,因为我可能除了比他们多识几个字、知道几个函数、背了几首古诗,品德、为人、阅历、谋略都可能不及,这一声称呼我何以当得?惟有不断求知才能对得起他们这一声称呼。腹有诗书之后,我可以跟他们谈谈历史变迁,谈谈中国现在的制度,谈谈经济发展,谈谈国外的文化,谈谈那些历史长河中闪耀的人物。读书的目的,就是要修己身、破苍穹,就是要博古通今适于世用。否则谈什么读书人,不过是识几颗字罢了。
是呀,我上面谈的太理想了,因为环境会杀死你。
我生活在一个以做官为荣耀、思想比较保守的地方。这里的许多本科生(“小青”)都想去看看世界的精彩,但大学毕业后大多回到了故乡,他们有梦想,但争不过现实。“父母在,不远游”的思想深深烙刻在每个人心中。另外,小青的恐惧也让梦想幻化成泡影,他们对大城市、对于陌生存在天生的恐惧,就像一个生活在平静池塘的鱼害怕大海的波涛汹涌和弱肉强食。这既是每一个小青的悲哀,也是考验,是涅槃。
所以,对于许多小青来说,读书是念书,把每一年级的课程学完,把专业学的精通。他们从小吃苦,能够承受他人所不能承受的东西;他们不怕挑战,从小对于欺凌和被欺凌早已习以为常。他们有聪明才智,有许多良好的品质,只是社会环境和传统习惯阻碍了他们前进的脚步,这是小青的悲哀。但这也是一个机会,无数伟人崛起于微末。
一个读书人慢慢的就沉睡了,沉睡在安静的梦里。他们不必再熬夜读书,不必再孜孜以求,他们在熟悉的世故中行走,除了偶尔的勾心斗角,他们生活的很安详。而这里面,小镇青年占了绝大部分。我有的时候在想,大多数小青是不是这个时代的牺牲品?而有人把他们尊为美丽的奋斗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