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30-21】三十天三十本书《异类》

【30-21】三十天三十本书《异类》

作者: 518e0cf1bfb2 | 来源:发表于2016-04-24 22:41 被阅读28次

本书摘要

一个天才是怎么被毁掉的?

1. 马虎的父母。书中说到一个智商特别高的孩子,由于妈妈马虎,没及时填写学校发的表格,结果无法继续上学,一辈子就此废掉。哈代的小说《苔丝》里,因一封信塞到了地毯下没及时看到,苔丝的人生从幸福转换成悲剧。这些自然主义小说里说的偶然性因素,现实生活中并不鲜见,但也不是所有偶然因素都可以通过努力来改变。书中说的这个故事,也不能全怪那个妈妈,她也不是有意要这样的。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成与败,所谓必然因素,其实真是几分打拼几分天命,有可为有不可为。我们说认命是一种消极,可是我看英文中常说是“退休”(resigned to the fact), 或者说人变哲学变睿智了(I’ve become philosophical about it). 有一点这样的心态,哪怕是作为一种调剂,也是可以让我们的存在不那么紧绷,以至于一触即断。换言之,我这里并不是说所有天才都是被人刻意毁掉的,有的纯属偶然。

2. 官僚的学校。上述学校就是太官僚,就因为表格不能及时递交,不让这个孩子继续求学,最后这哥们只能捧着自己的天才著作无人问津,只好穿一破牛仔裤在自家门廊上喝着啤酒感慨人生。造出原子弹的欧本海默则比较运气,他读书的时候,想下毒把老师害死,事情败露后,学校知道他是可造之才,没有将其开除了事,而是送他去做心理治疗,后来的故事就是历史了。浙江大学一博士,由于学校许诺待遇不兑现等等因素,得了忧郁症,最后自杀了。学校其实是有很大责任,在人刚回来的调整期间,多作一些努力,帮人适应的。

3. 穷人的心态。我自己也是穷人出身,所以对此深有体会。书中说富人和穷人之间差距之所以越来越大,是因为穷人有时候在心理上自己矮化自己,而富人的孩子就有这么一种张扬的心态,使得他们更为容易获取发展所需的资源,但是一旦穷人扭转这种心态,他们之间的差距就会消失,甚至逆转。我经常跟人推荐《布鲁克林有棵树》,希望大家别把它当文学,而是当一成长故事来看。我想让读者,尤其是家境普通的青少年看到,人穷的时候怎么做人,怎么把自己的人生一样过得有价值有尊严而且还能前进。人生就好比打牌,你不可能总抓一手好牌,笑到最后的,常常是那些牌技比较好的人,而不是你头一次抓了好牌的人。

4. 文化的禁锢。书中说中国人数学好,一个主要因素是因为汉语中念数字所需时间比较短,符合人的短期记忆习惯,这一点我以前也谈论过,只不过我想到的是音节数多少。另外一点,是“水稻田文化”的影响,让人知道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多劳多获。而其它一些文化就有一定的禁锢性,比如法国农民到了冬天要去“冬眠”,非洲一些地方农民靠捡果子谋生,你让他去种东西,他会说世上有这么多白捡的果子,你种这些干嘛?我不知道如今非洲接受援助是不是也是受这种文化的影响?亚洲孩子有一些是水稻田文化下长大,所以能知道付出和获得之间的关系。当然美国现在也注重培养孩子的“work ethics”。比如我们小孩回来就用一种美国信天游告诉我说:No bees no honey, no work no money. 歌词大意是:蜜蜂百忙才成蜜,不去干活哪来钱?

(顺便说一句,我发觉世界上最瞧不起中国农民的人是中国人自己,我看过好几本书,都带着一种神奇的眼光看中国农民。这本书的坐着看珠江三角洲的农民在水田插秧,施肥,灌水,简直都看呆了,说这些人一个个都是在管理一个个小的企业啊。上个月我看的一本书Weapons of Mass Instruction中,作者用了很长篇幅,描述德国一个工厂被中国人收购后,德国人估计要几年时间才能全部搬完。结果工厂请了一班民工去德国,在包工头指挥下,这伙民工很快就给搬完了。而我认识的几个娶美国老婆的中国男子,全是农村小伙,因为他们的妻子觉得中国农村美。这是多年中国工业化灌输中,我们自己看不到的。不信大家请看这位美国姑娘的介绍: (http://www.speakingofchina.com/about/),她对中国农村的描述是: less developed — but charming — countryside.)由此我们说到第五个问题,也就是:

5. 短浅的眼光。一些人人生遭遇滑铁卢,其实不是因为缺智商缺才能缺知识,而是缺眼光,不知道地平线那边走过来的到底是什么东西,所以只是跟着身边人瞎起哄,追赶他们追赶的一切,最终稀里糊涂而晕倒。这本书开始我们期待着 “异类”的阐释,最终的结论却是:世界上本无异类,只是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条件用好了,于是有了成功。

书中介绍了一些案例,说一些开始在智商上超凡的人,最后反成了平庸之辈。智商就好比打篮球的身高,太低当然不行,可过了一定阶段,其实并没有多少差异。爱因斯坦之所以成为爱因斯坦,不是他的智商超过所有人,而是在一些父母送孩子读流行的法律或者会计的时候,爱因斯坦没有,结果他的智商被充分利用上了

相关文章

  • 【30-21】三十天三十本书《异类》

    本书摘要 一个天才是怎么被毁掉的? 1. 马虎的父母。书中说到一个智商特别高的孩子,由于妈妈马虎,没及时填写学校发...

  • 《刻意练习》读书笔记

    一提起这本书,经常会和《异类》这本书做对比,显然这本书是对《异类》这本书的补充。 两本书均是对领域大师所做出成...

  • 异类觉醒

    异类觉醒 1 读了《异类》这本书的前半本,我深有感触。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写写这本书的读后感。 异类,不是最近上映的异...

  • 越自律越自信

    读了《异类》这本书,明白了一个公式,才智+社会+环境+机遇+勤奋=成功。 《异类》这本书通过林林总总,各式各样的超...

  • 在韩国,读这本书的女性被称为「异类」!

    点击上方 蓝色字体加入「安小姐后援团」 每晚九点三十分不见不散 01 在韩国,读这本书的女性被认为是异类。 Red...

  • 目录:《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英文读书笔记

    本书作者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是畅销作品《引爆点》、《异类》、《眨眼之间》的作家。在《异类》这本书中,他带动了"马...

  • 《异类》这本书到底有多异类?

    最近看了不少书,但是大多数都是名不副实,宣传的很好,但是里面的内容其实很一般,因而我曾经一度非常郁闷,因为读这样的...

  • 30-21

    2017/11/23 (30) 周四 晴 #to do list# 1、单词&阅读1篇✅ 2、微信读书1h✅ 今天...

  • 《投资异类》,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异类

    《投资异类》讲的是一个异类的投资人王利杰,投资的异类创业者的异类项目的书。这本书中分享了作者在与创业者打交道的过程...

  • 成功靠什么

    今天阅读了格拉德威尔的《异类》,书中将世界上各个领域的那些能力超群的人士称为“异类”,本书为我们揭示了“异类”们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0-21】三十天三十本书《异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kbf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