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 靠卖馒头和命运斗争
有的人 靠音乐和命运斗争
有的人 靠自杀和命运斗争
有的人 靠活着和命运斗争”
——张鹏程
太久没有看见一部让人又笑又泪,值得我从书山题海里挣扎出来为他写篇文章的好片子了。但这部电影值得,不仅值得我花时间写文章卖安利,更值得许许多多像我一样,每天疾世愤俗觉得生活苦不堪言的矫情孩子,进电影院一刷二刷三刷。
生活在模式下,一成不变的日子是让人厌烦的。我每天在校园行色匆匆,一个人活的像一支急行军。但生活里本该蕴藏着的乐趣却在每天的日常中被消磨殆尽。那个自诩有一颗“自由而无用灵魂”的女孩,终于把灵魂牢牢关在身体里,走路不带风,没了大侠梦。
好在我碰上《自行车与旧电钢》了。这个纪录片,比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还好看,像是《月亮与六便士》的电影版。整个片子既魔幻又浪漫,虽现实却温暖。
片子记录了两个男人,像个“只变老不长大”的男孩,活在垃圾堆一样的尘世里,拿自己的不认输悄无声息地与世界打了一仗。现实世界的赤裸骨感和精神世界的婀娜丰腴争锋相对处处为敌。现实世界当然是不会输的,但这两个人,好像也没想过输赢。那些从灵魂深处奏出来歌曲,像是尸横遍野的败仗场上高奏的胜利凯歌。
打仗的人血肉横飞却毫无知觉,旁观的人又哭又笑泪流满面。
骑自行车的张鹏程是整个片子的快乐源泉。他认真的对着镜头一遍又一遍重复:“生活非常的枯燥,相当的枯燥,异常的枯燥,枯燥的要死。”与此同时,又背他百变大咖的便装包从婚庆主持到民俗舞台,说着老掉牙的段子唱着俗气的歌。
就在你认为他就是这样一个可怜又悲哀的追梦人时,他却根本不在意别人的判准。可以用哭腔颤颤巍巍地说:“就在那年冬天,我抛弃了我的梦想。”也可以打着赤膊没心没肺地飙海豚音唱死了都要爱。会为了省点水钱油钱,吃完饭不刷碗在碗里倒上开水把油喝下去,斤斤计较到你觉得葛朗台也不过如此。也满脸傲气的告诉你,他曾从南走到北,从白唱到黑。
弹旧电钢的张宜苏则是我心中毛姆笔下追月亮的查尔斯的真实写照,让人总怀疑他应该会和庄周聊得来。他住的房子是没有一块完整玻璃的危房,身上油迹斑斑的衣服一年到头只有两换;会眉飞色舞的告诉你他第一看见义妹洗澡时浑身上下的震颤,也和你疯疯癫癫手舞足蹈分享他脑洞大开的音乐剧。
作为数位至今乐坛著名音乐的导师,国内第一群玩MIDI的音乐人,精通Linux的数码玩家,能写出哲理与物理学造诣皆深的科幻音乐剧。他就像是个竹林圣贤一样身体力行地告诉你,君子固穷,箪食瓢饮足矣。教人音乐绝不收钱,靠倒卖电子垃圾为生。生活有多污秽,他弹奏的旋律就有多纯洁;人生有多艰难,音乐里的世界就有多安逸。
这两个被现实拿核导弹轰炸过的人,苟延残喘站起身来朝弹坑踹的这一脚、吐的这口痰,尽管什么都改变不了,但就是酣畅淋漓,就是灵魂救赎。
看完这个故事,你会开始思考自己应该如何在这个世界自处。我们每天都觉得生活很难快乐很难,得到很辛苦失去很痛苦,想要在这世界生存下去,灵魂和肉体总得出卖一个。
可就是有这个不扶车把骑自行车的人和戴眼镜留胡须的小胖子,告诉你在吃喝拉撒睡之余就能探索宇宙自然生命的奥秘,告诉你所有的灵魂都必须和命运斗争去吧战胜这人生,告诉你现实的美感与精神的美感没有必然联系。你的身体被关在破烂的现实里,你的灵魂畅游在宇宙中。
当我们连看见一朵乌云都要闷闷不乐好久的时候,原来真的有追着乌云洗澡的浪漫人啊。人生哪有什么正确的活法,只要朝前走,每条路都是错的,但人生有快乐的活法,无论走到哪,都神采飞扬。
忽然间心有灵犀
也许是光电效应
在遥远的夜空里
相遇就像一次红移
在今生的算法里
告诉我未来如何决定
……
如果你也相信物质不灭的定律
那就会有完美的几率
又让我遇见你
——张宜苏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