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寒假做了个很好的决定,买了《风雨哈佛路》的书,重温当年看电影《风雨哈佛路》的那份感动。
2013年的暑假,是我命运的重要转折点。4月12号教师招考考试,5月中旬笔试成绩出来。清楚的记得笔试成绩出来的那个下午,我报考的岗位只招一个,1:3进入面试,我的笔试成绩排名第三,顺利进去面试,但是却没让我很欢喜,因为总觉得希望渺茫,前途未卜!那时的我,觉得笔试第三名,面试要赢第一二名可能性不大,就觉得没希望,对面试提不起劲。现在想想,越是年轻越容易不相信有“可能”,反而现在经历多了,见的听的多了,对于人生有各种“可能性”越是相信!所以经历越多,人越从容淡定。
在这种忐忑不安的备考面试的期间,我实在觉得日子好煎熬,自己就是学心理学的,总觉得要进行自我调节,这时候专业的有用性立刻显现,总想着该找点什么给自己心理暗示,给自己鼓劲。于是手机百度十大励志电影,而《当幸福来敲门》和《风雨哈佛路》就是在那段时间看的。我还记得看这两部电影的那个晚上,我跟着电影里的主人公一起泪流满面,也是对自己在备考期间的压力的一种宣泄。
我是个喜欢在心里有事时到寺庙拜拜的女孩,我并不迷信,但是我需要信仰,总觉得拜拜让我对未卜的未来有希望,这是一种信仰!或许正因为我是一个这样容易被暗示,被影响的人,所以电影或是小说里面的人物事件,往往容易影响我。我记得看完《风雨哈佛路》的第二天,我异常的兴奋,总觉得电影里的女主人是那么迷人,在那种处境中活着的莉丝都能考上哈佛大学,我有什么理由放弃还有三分之一胜利的可能。于是我开始制定面试计划,我开始在距离备考还有十一天的日子里每天八点半起床写教案,练习片段教学,一天三篇~
因为看了电影《风雨哈佛路》,让我深受鼓励,也让我因为鼓励而充满希望,因为充满希望而拼命的去努力,最终实现愿望。因此我更喜欢这部电影,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找个夜晚去重温一遍它,每看一次感动一次。所以今年寒假,决定买书,重新再看一遍纸质版的《风雨哈佛路》。

《风雨哈佛路》是关于乐观、善良与爱。影片中的女主生活在很糟糕的家庭环境中。父亲是个在收容所的瘾君子,母亲是个有精神分裂症的艾滋病瘾君子。很小开始,女主就无家可归,需要自己从垃圾桶里找吃的来解决一天的温饱问题,并且不知道如何生活自理,过着跳蚤虱子满身的日子,更不用说去读书上学。

在教养所的日子里,更是过着艰苦的生活。父母给予她的,只有乱糟糟的一切。很难想象生活在毒品、肮脏的环境中的女主是如何一步一步走进哈佛的。

电影里莉丝的母亲每当毒瘾发作的时候,她都会为了抢钱而和自己的女儿相互撕扯,更不用说莉丝能从母亲那得到多少照顾,但是即使是这样的母亲,莉丝还是爱她,非常的爱她。生活给了她那么多痛苦,却没有偷走她的善良和内心的爱。我觉得这是女主人公最了不起的地方!
莉丝说:“尽管生活在黑暗,也还是会爱着这个世界。”或许这就是所谓的“敬仰生命”吧!
我觉得,希望——是世间最美好的词,不管以后将如何,绝不要让你不能做的事妨碍你能做的事,想唱歌的人总能找到歌唱,我们一起,面对生活充满希望!
像莉丝一样——乐观,善良,有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