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9-03-22

2019-03-22

作者: 蓝色太阳海 | 来源:发表于2019-03-22 13:21 被阅读0次

语文模拟试卷            (2019.3.23)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 分)

I.下列各句中, 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少年一旦离开童话和教室, 而对实际的社会挑衅与竞争敌意,在经历了惊愕、迷惘 与进退失据后,便开始了适应市侩(kuài)秩序、遵守集体契(qì)约的人生实习。

B.好奇心是理性觉醒的征兆,在好奇心的推动下,人类仰观天象,俯查地理,精笃(wù)八极,动物匍匐在尘土之中, 好奇心把人类从尘埃中擢 ( zhu6 ) 拔为万物之灵。

C.中国人对修仙,曾抱着热烈的科学精神去试验,坚决的殉道精神去追求,前者仆(pū)

而后者继,唐以后这风气衰歇了些,但神仙思想仍盘踞于一般人的潜 (qiǎn ) 意识中。

D.达·芬奇在蒙娜丽莎的肖像描摩里突破了画和诗的界限,使画嬗(shàn)变为诗,谜样的微笑,引发无数后世诗人的心魂震荡,但是画和诗的分界仍是不能浪泯( mǐn ) 灭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成 2—3 题。

《风流去》一书出版后在读者中嬴得了极佳的口碑。此书辑录了鲍鹏山用情最深的文章,【甲】从先秦到魏晋南北朝,从圣贤到文臣、从君子到小人、从英雄到隐士,作者为我们一层层打开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或高贵或痛苦的灵魂。与那些肤浅的“心得““感悟”完全不同,他的文章不玩当下流行的一个故事加一段大而无当的虚浮议论的写作套路,而是“不敢虚构一言, 不敢浪语一 句”。【乙】不仅深深切入历史,更深深切入人性,不仅充满逻样的力量 、诗性的力量,更充满思想的力量。 他所做的,不是无聊的无趣的无用的所谓的“学问”。他的每一篇文章都化合古今,干净纯粹,尖锐犀利,幽默温情,包容了可供不同层面解读的诸多内涵,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从中窥见自己的影子,照见自己的生活,预见自己的命运。是的,风流去了,【丙】但是,咒语尚未解除,风流人物的命运,在我们身上延续,我们仍需忍耐,或者,奋斗。

2.文段中加点的词, 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辑录      B.大而无当        C.温情        D.需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三句, 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

A. 甲        B.乙            C.丙

4 .下列各句中, 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南方周末》秉持“在这里,读懂中国”为办报宗旨,以“正义、良知、爱心、责任” 为基本理念,是中国深具公信力与影响力的新闻周报。

B. 湛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版了由微软人工智能“小冰”创作的现代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是人类历史上首部完全由人工智能创作的诗集。

C. 进入网络化社交时代以来, 人们的自我展示便从未消停过, 酷爱表现的一部分人对美颜自拍等一切时尚形式趋之若赘, 实属是“虚荣逆流成河”。

D. 金庸用绝世才华为华语世界构建了一个遥远的江湖,让现代人能够通过其艺术创作, 感受快意恩仇的侠客精神,领略古典主义文化的最后浪漫。

5.“象形诗”独具创意,特点鲜明。请概括以下诗作的内容,并阐释这首“象形诗”的创意。

花苞起

花蕊现

花瓣打开

花正艳

一阵风来 一丨丨丿丨丿满地

                                                                             

                                                                           

                                                                           

                                                                                 

6.根据行文逻辑, 在文段的空白处补上恰当的语句, 使语意顺畅。

人有权拒绝一种虚伪的崇高。假如这是对的,就对提倡社会伦理的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够只讲崇高,不讲道理。举例来说,孟子发明了一种伦理学,说亲亲敬长是人的良知良能,孝父忠君是人间的大义,所以,臣民向君父奉献一切,就是崇高之所在。孟子写得很煽情,只可惜不讲道理:                                                          。

再比方说,在七十年代,人们说,大公无私就是崇高之所在,“为公前进一步死,强过为私后退半步生”, 这是不讲道理的:我们都死了,谁来干活呢?在煽情的伦理流行之时,人所共知的虚伪无所不在,因为照那些高调去生活,不是累死就是饿死一一高调加虚伪才能构成一种可行的生活方式。从历史上我们知道, 宋明理学是一种高调,但理学越兴盛,人也越虚伪。

与此相反,英国出现了一种毫不煽情的伦理学。罗素先生这样评价这些注重个人实际利益的功利主义伦理学家:“这些人的理论虽然显得卑下,但却关心同胞们的福利,所以他们本人的品格是无可挑剔的."然后再让我们反过来说--既然我们这里的伦理学家提倡相反的伦理,那么对他们的评价也该是相反的:                                       

                                          。                        (王小波)

二、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一9 题。(10 分)

[材料一]

在重构孩子基因一事上,个体父母的自由抉择究竟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根据经济学理论,只有当个人选择导致“ 负外部性” 时一一也就是说, 当危害带来的代价由完全没有参与交易的笫三方未承担时,社会危害才会形成集成式影响。举个例子,一家公司可能通过向当地的河流倾倒有毒废料而获益,但它会影响到附近社区成 员的利益。 类似的效果已经在Bt转基因玉米上体现出来:它能够制造毒素杀死一种欧洲当地的害虫玉米螟, 然而, 它也会因此误杀帝王蝶。这里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是否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由生物技术方面的个人选择带来负外部性,因而导致整个社会受累?

—一摘编自福山《我们为什 么担忧“基因编 耕”》

[材料二]

这种类似的基因“军备竞赛”会对下面一类人产生特定的负担,这些人,由于宗教或其他原因,不愿对孩子进行基因改造;如果周围的人都在这么做,对他们而言想要坚持放弃的决定就会愈加艰难,因为担心会阻挡孩子的前程。尽管人们在担忧未曾意想的结局和不可预见的代价,人们心中所隐藏的深层的对于生物技术的忧虑却一点儿也不是功利主义的。终极意义上,毋宁说人们担心的是,生物技术会让人类丧失人性一一正是这种根本的特质不因世事斗转星移,支持我们成为我们、决定我们未来走向何处。更糟糕的是,生物技术改变了人性,但我们却丝受没有意识到我们失去了多么有价值的东西。

[材料三]

治疗家族性心脏病  80.98%

延长寿命  76.43%

    纠正导致肿瘤的基因突变  75.74%

  减少痴呆症的遗传风险  73.98%

预防HIV感染  72.57%

      减少地中海贫血的遗传风险  67.83%

预防高胆固醇  36.13%

军事应用  23.95%

提高智商  23.90%

增强运动能力  22.45%

改变肤色  11.27%

——《中国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的认知与态度研究报告》

[材料四]

我们以遗传技术再造自己,是为了活得更久、更健康,超过我们与生俱来的DNA容许 的寿限。首先我们会重新安排基因来减少疾病,培养替换器官,并普遍迟滞高龄带来的众多折磨。这就会把我们带往21世纪20年代晚期,那时我们就能创造出分子尺度的纳米机器, 编程运用来弥补我们的自然演化局限,投入应付DNA 始终无力处理的工作。

一旦这些进展到位,我们就不只会延缓衰老,还能逆转其进程,逐一处理每颗分子未清理、重建我们的身体。我们还会把这些机器,安频在我们脑中现有的数十亿神经元当中,借助它们来强化我们的智慧, 我们的记忆力会得以改良,我们会发令创造出崭新的虚拟经验,把人类的想象力提升到我们现有未强化的脑部连想都无法想的水平。一段(相当短暂的)时间之后,我们就会借助逆向工程,改造人脑创造出一种威力强大无比的数码版本,于是我们也就由此发展成一种完全数码形式的物种。

到时我们就会演化成另一个物种。于是我们就不再是智人,而是种智脑,也就是半数码、半生物的活物, 而且将来还会凌驾于其他所有生物之上,拉开它的 DNA 和演化命运之间的差距。同时,我们也会成为一种能操控本身演化进程的生物,从而开创自然界崭新的局面。

一一节选自《重返人类演化现场》

7.下列对材料三的相关理解, 正确的一项是(      )

A.公众支持基因编辑技术在中国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但对其疾病预防层面的应用支持度最低,显示了某种忧虑。

B.公众对使用基因编辑技术预防与治疗疾病有较高意愿,在中国进行基因编辑研究可以回应公众的切实需求。

C.改变肤色、增强运动能力、提高智商等增强型应用领域的公众支持度支持率均低于三成,需要提升公众的认知水平。

D.当前普通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的医学应用态度积极, 公众期待差异不大, 其中治疗和预防型的应用最受支持。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 正确的一项是(      )

A.Bt 转基因玉米能够制造毒素杀死一种欧洲当地的害虫玉米螟, 然而它也会因此误杀帝王蝶,这也是“负外部性”的体现。

B.如果一些人利用“ 基因编辑” 技术提升其社会竞争力,这种基 因“军备竞赛” 就会对其他人产生特定的负担和压力。

C.预计到 21 世纪 20 年代晚期,我们就能创造出分子尺度的纳米机器, 能够运用编程来弥补我们人类的自然演化局限。

D.如果我们能操控自身演化进程,终止演化,就会成为凌驾于其他所有生物之上的新物种,从而开创自然界崭新的局面。

9.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基因编辑”可能的前景和问题。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 13 题。 ( 20 分)

石狮子 胡炎

( 1 ) 一 千年前,那个黑脸膛的石匠,在灼烈的阳光下雕刻着面前的巨石。 后来,这块巨石 变成了一头威严的石狮子。 那个石匠反剪着双手, 满意地欣赏着自己的作品 ,打满水泡的嘴里咳出一团污血,倒 在了石狮子的脚下。

( 2 ) 当然,历史没有记下那个石匠的姓名。 一千年后,我站在石狮子的面前,遥想着石 匠炉火纯青的雕刻技艺和那张黑脸膛上纷飞的汗珠,试图还原岁月深处的现场。盛夏七月,毒日头正在我的头顶疯狂燃烧,所以我想当然地为石匠设置了一个燥热的季节。

( 3 ) 这里埋葬着一个古代的将军。石狮子为他镇守着 另一个世界。我在史志和碑文里早已领略了将军生前剽悍勇猛的风采。此时,他就躺在石狮子后面那个巨大的墓冢下,让人感到他似乎依然活着,只是改变了肉体的形式,因为他的威名和这一派令人肃穆仰视的庄严从来都不曾消失,无论在文字里还是在人们的传说中。

( 4 ) 消失的,只有那个平凡的石匠。

( 5 ) 我坐在石狮子前方的石阶旁,那里正好有一棵树 ,投下了有限的阴凉。我承认,我像石匠一样平凡,甚至可以说,我连石匠也不如,简直可以称得上平庸。我想我用不了一千年,也许几十年后我 就会在这个世界上消失得了无痕迹。没有人会为我雕刻一头石狮子,我当然更不可能躺在那个雄伟的墓冢下,身穿驰骋疆场的铠甲,受万世瞻仰。就此而言,我有理由羡慕那个名不见经传的石匠,因为䇄立千年的石狮子告诉我,那一定是个杰出的石刻艺术家,尽管他在浩翰的历史中同样微渺如蚁。

( 6 ) 日光也许穿越了于年 ,保持着同当年一样的温度。我看看石狮子,仿佛听到叮叮当当的凿石 声。石屑在石匠粗糙的手下像岁月一样飞扬、沉芯,终化于寂灭。石匠是一个沉默的人,我想,因为凿斧是他唯一的语言。他的眼睛很大,但却经常眯起来,从不同角度观察着石头的造型、布局与线条。他双手的虎口由于不间断的摩擦和冲击而迸开了一道道血口,但他感觉不到疼痛。那些血珠和他的汗水一起融入了面前的巨石,而让那块沉默的石头获得了灵性。石匠就这样凿着寂寥而漫长的时光,生命在幽微的刻痕里变得瘦削、单薄而憔悴。他想象着石狮子的样子,而完全忘掉了自己的样子。

(7)我不知道这是否有些悲哀,那个石匠,让一块在地壳里沉睡亿万年的石头有了生命 , 而他却把自己凿成了一块人形的石头。

( 8 ) 在接到这个重大任务前,他可能是一个享誉民间的匠人 ,雕刻过不计其数的石兽、石碑 ,甚至包括石碳这样的农具和石臼之类普通的家用器皿。在那个时候,他或许像寻常百姓一样一面雕刻一面抽着旱烟、拉着闲话,考虑着是否把这个吃苦受累的手艺传给子孙,或者干脆什么也不想,只用这个手艺换得衣食,在雇主的家里饮着自酿的烈酒,直到乾坤倒悬酩酊大醉……

( 9 ) 但是某一天,他接到官府的指令,要为战死沙场的将军雕刻一 头石狮子。

( 10 ) 石匠离开家的时候,回头久久地望着他的妻儿。他没说一句话 ,似乎预感到这将是一次永久的诀别。在这里,我猜测石匠当时的心情一定非常复杂,因为这个任务非同寻常,倘若失手必然性命难保。但我更愿意相信,石匠当时想的并不是这些,而是满怀着对将军的敬仰,他要为这个戎马一生、保家卫国的将军做点什么,那就是用一头骁勇无敌的石狮子镇守将军的仙府,让他的敌人和跃跃欲试的盗墓贼望而生畏。他要为这头石狮子献出毕生所学,用他的血和生命滋养艺术和精神,为石狮子安放一个充满血性的灵魂。

(11)一千年后,石狮子高踞于我的面前,佐证着我的猜测。不仅如此,它随时准备冲跃的姿态还告诉我 , 石匠的想象力发挥到了极致。他也许把自己变成 了一 头石狮子,他平凡的生命和非凡的灵魂最终和一方巨石 融为一体。

(12)我站起来,走到石狮子跟前,抚摩着它滚烫的身躯,它的温度应该超过了40度,那是灵魂的温度,比日光更加炽烈,它看着我,穿过千年的风雨说:

(13)“如果没有他,我只是一块石头。”

(14)我点点头:“我懂。”

(15)石狮子微笑了,它微笑的样子竟然如此亲切,就像 一 个脸膛黝黑的石匠,在阳光中绽开的密密麻麻的 皱纹。一千年前他忘记了微笑, 而在 一千年后,他微 笑着递给我 一只凿斧和一把雕刀。我 犹豫了一下,接 过来。在我远离石狮子的时候, 一 方伟岸的巨岩从我生命的地壳里站起,对我说 :“来吧 , 我一直在等你。”

(原栽《大观•东京文学》)

10 .理解文中加点句子的含义。

( l ) 我有理由羡慕那个名不见经传的石匠。

                                                                               

( 2 ) 我不知道这是否有些悲哀。

                                                                         

11.赏析文中划波浪线的语句 (" 我站起来......我懂 ")。

                                                                           

                                                                             

                                                                             

12.概括第8段文字的内容,并简析此段在文中的作用。

                                                                           

                                                                             

                                                                             

13.结合末段,谈谈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40 分,其中选择 题每小题 3 分)

(一 )阅读下面的 文言文 ,完成 14一18 题。( 20 分)

《两浙观风诗》序

(明】王阳明

《两浙观风诗》者,浙之士夫为佥宪陈公而作也。古者天子巡狩而至诸侯之国,则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其后巡狩废而陈诗亡。春秋之时,列国之君大夫相与盟会问遣,犹各赋诗以言已志而相祝颂。今观风之作, 盖亦祝颂意也。王者之巡狩, 不独陈诗观风而已。其始至方岳之下,则望秩于山川,朝见兹土之诸侯,以观民之好恶;就见百年者而问得失,赏有功,罚有罪。盖所以布王政而兴治功,其事亦大矣哉!汉之直指、循行,唐、宋之观察、廉访、采访之属,及今之按察,虽皆谓之观风,而其实代天子以行巡狩之事。故观风,王者事也。

陈公起家名进士,自秋官郎擢佥浙臬①,执操纵予夺生死荣辱之柄,而代天子观风于一方,其亦荣且哉!吁,亦难矣!公之始至吾浙,适岁之旱,民不聊生。饥者仰而待哺,悬者呼而望斛;病者呻,郁者怨; 不得其平者鸣;弱者、强者 、跺者、咕者,梗而互者、狡而窃者,乘间投隙,沓至而环起。当是之时而公无以处之,吾见其危且殆也。赖公之才,明知神武,不震不激,抚柔摩剔,以克有济。期月之间, 而饥者饱,悬者格,呻者歌,怨者乐,不平者申;踞者起,咕者驯,孽者顺,窃者靖;涤荡剖刷而率以无事。厂 于是乎修废举坠,问民之疾苦而休息之,劳农劝学,以兴教化。然后上会稽,登天姥,入雁荡,陟金娥,览观江山之形胜,固亦大丈夫得志行道之一乐哉!然公之始,其忧民之忧也,亦既无所不至矣公唯忧民之忧是以民亦乐公之乐而相与欢欣鼓舞以颂公德然则今日观风之作岂独见吾人之厚公抑以见公之厚于吾人也。虽然,公之忧民之忧,其惠泽则既无日而可忘矣;民之乐公之乐,其爱慕亦既与日而俱深矣。以公之才器,天子其能久容于外乎?则公 固有时而去也 。然则其可乐者能几? 而可忧者终谁任之?则夫今日观风之作,又不徒以颂公之厚于吾人,将遂因公而致望于继公者亦如公焉。则公虽去,而所以忧其民者,尚亦永有所托而因以不坠也。

(选自《王阳明全集》)

【注释】①臬: 古代主管一省司法的官员。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盖所以布王政而兴治功              布:宣告, 实施

B. 执操纵予夺生死荣辱之柄            柄:权力

C. 悬者呼而望解                      悬者:受困的人

D. 赖公之才,明知神武                明:清楚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天子巡狩而至诸侯之国                    吾尝终日而思矣

B. 以观民风                                        作《师说》以贻之

C. 公之始至吾浙                            句读之不知

D. 天子其能久容于外乎                    吾其还也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帝王就有通过下级官员献上的诗歌来观察民情、了解施政得失的制度,后来这一制度曾经因为无人献上诗歌而废弃。

B.陈公初到浙江任职就遇上旱灾,百姓难以生存,情势十分危急;但最终平安渡过了这段艰难时期,  靠的是陈公处事得当。

C.文章既赞赏陈公能够采取慰劳百姓劝勉学习的利民政策, 也赞赏他落实政策后能够游览美好江山的修身养性的行为。

D.作为一篇书序,本文感情真诚饱满,用词造句既有法度可循又有自由率意的表达,体现出情理结 合的写作特色。

17. 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亦 既 无 所 不 至 矣 公 唯 忧 民 之 忧 是 以 民 亦 乐 公 之 乐 而 相 与 欢 欣 鼓 舞 以 颂 公 德 然 则 今 日 观 风 之 作 岂 独 见 吾 人 之 厚 公 抑 以 见 公 之 厚 于 吾 人 也。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 ) 虽皆谓之观风, 而其实代天子以行巡狩之事。

                                                                                 

( 2 ) 则公虽去, 而所以忧其民者,尚人亦永有所托而因以不坠也。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 完成19一20 题。

老牛叹 【金】杨 果

老牛带月原上耕,耕儿怒呼嗔不行。瘢疮满背股流血,力乏不胜空哀鸣。

日暮归家羸欲倒,水冷其枯豆颗少。半夜风霜彻骨寒, 梦魂犹绕桃林道。

服箱①曾作千金犍,负重致远人所怜。而今弃掷非故主,饱食不如盗仓鼠。

【注释①服箱:负载车厢。

19.诗的前两句(“老牛……哀鸣”)用            、            两个词语来交代农夫对老牛发怒的原因。

20. 本诗多处运用对比手法, 请作简析。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21一22 题。

①子曰:“乡原, 德之贼也。”(《论语》)

②子贡曰:“ 君子亦有恶乎? ” 子曰:“ 有恶。"(《论语》)

③子曰:“恶似而非者 :恶秀 ,恐其乱苗也; 恶佞,恐其乱义也 ;恶利口,恐其乱信也 ;恶紫,恐其乱朱也。" (《论语》)

21. 被孔子称为“ 德之贼” 的是什么样的人?

                                                                               

22. 孔子为什么会厌恶“秀” 和“紫"? 综合阅读材料简析原因。

                                                                           

                                                                             

                                                                                     

(四)古诗文默写。

23.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3选小题)

(I)          ,  任重而道远。        , 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论语》)

( 2 )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 素不闻诗书之训,          ,              , 亦曷故哉?(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            。 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诗经•氓》 )

( 4 )  移船相近邀相见, 添酒回灯重开宴。          ,          。(白居易《 琵琶行》)

(5)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              ,              。(韦庄《菩萨蛮》)

四 、作文 ( 60 分 )

24. 阅读 下面的文字,根 据要求作文。( 60 分)

一个名厨, 烹调了一味菜, 不致于使你不能尝。 一幅名画, 一支名曲,却有时能使人莫名其妙地欣赏不到它的好处。它可以另有一天地 ,另有一境界,鼓舞你的心神,诱导你的心灵,愈走愈深入,愈升愈超卓。人类在谋 生之上应该有一种爱美的生活,否则只算是他生命之夭折。                                一一钱移《湖上闲思录》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 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能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03-2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lbl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