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午,杨万理,杨万和与李开阳在村委办公室召开了党员代表大会。
代表们一致同意他们三个昨天晚上的讨论结果,也是认为建广场这事难就难在选址上。
群众利益无小事。
村内建广场关系到村民们的切身利益,在这个问题上马虎不得。
开完会后,杨万理向镇党委书记做了提请建设村内健身广场的书面汇报。镇党委书记只是做了批示允许,并未提出合理化建议。
毕竟这是村里自己的事。
镇长知道后告诉杨万理,想建就抓紧提交材料,镇里要申请一批基础设施建设暨公用事业专项补贴,正好有村内建设健身广场这一项。
于是,杨万理向镇长要了一份申请表格和政策解读文件就回家了。
他盘算着,补贴审批下来的话村里又省一部分钱。这样算下来,村民们分摊的钱就更少了。
对于谈钱色变的村民和最大限度减少建设阻力的村干部来说,这无疑是件好事。
过了几天,村里建设小广场的事准备的差不多了,但是选址的事还没最终确定。
选址这件事关键在于村民的意愿。
对于舞蹈队来说,他们就一句话:只要建就可以。对于村官们来说,只要建的好就行。对于普通村民来说,能乘凉能看舞蹈能放电影能看表演能带孩子玩夏能遮日冬挡严寒等等即可。
所以广场建好了最大受益者是广大村民。但是根据利益最大者应付出最多的原则来看,村民们并不是很乐意把广场建的离自己家太远,都巴不得建在自己家门口。
于是在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下杨万理他们组织召开了2015年全村第二次全体村民大会。
村民们在会上争得脸红脖子粗,仿佛不把广场建在自家附近就跟要扒谁家祖坟一样,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包括那些塞到锅底柴火里变成墙壁上冒出来的青烟的陈年往事也都被扒了出来。
仿佛村委办公室大院就是个审判台,谁说不上道理来,被问住了谁就被铡一样。
村民们都撸了袖管,卷起裤腿,伸着脖子,瞪着眼睛,在大会上说着,争辩着,争吵着,讥笑着,喊叫着。只是不动手。
“老王,你家的农业税好几年没交了吧,咋,这几年存下钱来了,来关心救急我们这些六一三八部队?”
“小李,别在这会上装样子了,你那破窑厂早被胡主席的炸窑小组轰上了天,这几年你的建房队伍没少挣吧?”
“他婶子,分他祖爷爷家的宅基地的时候你们还欠我们三分呢……”
“他大爷,人家村里不让散养家禽了,给你说了多少遍了不卫生,你看前些天你家大白鹅啄瞎了我家小狗的眼,真气人呢!”
“赵二狗,你家孩子的户口上去了蛮?现在要建广场在你家门口,以后你媳妇喂奶可别走了光……”众人大笑。
“我认为选址应该在东小康村,东小康村人多。”
“我们西边有地方,盖个广场绰绰有余。”
“东边距离村委近,举办节目啥的方便。”
“西边有钱人多,村里的企业差不多都是我们西边的,广场建在西边,到时候他们能多赞助点,你们就能少拿点,何乐而不为呢?"
“东边树多,环境好,锻炼身体也舒服……”……
村里人的争论一直持续着。
建设广场的村民大会逐渐变成了村子的东西之争。
眼看讨论快要变成争吵与打骂,村委主任杨万理立马止住了他们。
尽管如此,后来还是有人把这件事捅到镇里。领导们听说了,有笑话他们的,也有板着脸不予评论的。
其中最严肃的当属镇委书记。
他听说了这件事打电话把杨万理叫过去,批评了一番,说他的工作没做好,没有团结群众反而在村里搞起了“分裂",把部分群众内部矛盾扩大化了。
他教育杨万理要注意工作方式方法。同时,提醒了杨万理,工作中要注意原则与大局意识,否则支部书记一职将会与他无缘。
为了消除这件事的不良影响,镇党委书记还找纪委书记专门给杨万理上了几节党课。
群众内部斗争要在群众中解决,不要扩大到外部。更不要把局部斗争扩大到整体。乡纪委书记这样告诉杨万理。
杨万理就因为这件事差点栽了跟头,但是在学习之后也得到了成长。
……
村民大会散场了,选址没有确定下来,但是大会决定找人帮忙设计选址。找的人正好是园林规划设计专业毕业的张怀明。
张怀明对新农村建设广场这件事非常热心。
他把自己当年的本科专业毕业论文翻出来,又重新学习了一番资料才给出了以下建议:新农村广场选址主要考虑为农民生产生活方便,农村广场作为村民生活空间的一部分,应该贴近村民的生活生产,建议地点的选择应考虑在村落中间位置……
就这样,村民们都放下争议,接受了这个建议。
广场选址定下来之后,只用了半个月就建好了。
村民们都迫不及待的用上了张怀明帮忙选址的小康村第一个广场,个个都兴高采烈。但是谁也没想到两三年之后一场广场扩建的风波席卷了小康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