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在大街小巷里经常能听到《水手》和《星星点灯》,有同学告诉我,唱歌的人叫郑智化,是个瘸子。
到了初中,他的另一首歌特别流行,叫《大国民》。其中有一句让我特别好奇:
这不再是个适合穷人住的岛,
一辈子辛苦连个房子都买不到……

原来台湾房价这么贵啊,当时年少的我这么想。
小时候家里条件差,没有随声听,也没买过磁带,所以直到上了大学才把郑智化的歌翻出来仔细听了听,喜欢他的才气和批判精神。
重听《水手》,发现最喜欢的歌词不是“他说风雨中……”,而是:
寻寻觅觅寻不到活着的证据,
都市的柏油路太硬踩不出足迹……

也正是因此,开始喜欢写点东西,算是攒点活着的证据。
从大学到工作的这十多年,听得最多的,还是他的歌。
在我低迷的时候,会听《沉默的羔羊》:

在我脆弱的时候,会听《我这样的男人》:

在我失恋的时候,会听《把情感收藏起来》:

在我需要家庭温暖的时候,时常会哼唱那首《三十三块》,对词中意蕴,我在婚后有了更深理解:

而在我意气风发的时候,伴我躁动的常常是《年轻时代》和《游戏人间》:

我曾把“笑容太甜,泪水太咸,烦恼太多,未来太远”做为我MSN的签名档:

08年那会儿我单身,在我的blog上加了个音乐盒插件,时常放一些喜欢的歌,并以“DJ选歌”为题发点系列小文章。有一天晚上在南京的街头听到盲人歌手唱《星星点灯》,听得我特别激动,回到酒店我就发了篇小文章:

文章的标题是有梗的,郑智化有一首歌叫《有关于承诺》:

有一年在公司为了庆祝宣传DV拍摄杀青,我跟着一帮90后去回龙观开心果K了一次歌。90后们唱的都是杨宗纬萧敬腾,而我唱了首郑智化的《蜗牛的家》:

90后们对这首歌表现出了些许的好奇——他们没怎么听过郑智化的歌。
现在没什么人唱郑智化的歌了,所以我在唱吧里随便吼了两嗓子《中产阶级》,就击败了全国100%的人:

但郑智化的歌影响了一大批60后、70后、80后:
老狼,68年生人,《别哭,我最爱的人》这首歌对他有着特殊的意义:

柴静,76年生人,她喜欢那首《蕾丝花边》:

郑智化这位大叔,用他的歌演绎了卡夫卡的存在主义。

这几年郑大叔又开始抛头露面了,我也没怎么关注。世异时移,我觉得他可能也写不出脍炙人口的作品了。没关系,曾经写出过,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