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看了一部99年的电影《十月的天空》,误打误撞选的片子,我甚至没打算看到结尾,只是抱着一旦觉得没劲就换掉的态度。
很多时候,我们就是用冷眼旁观外加挑剔武断的态度看待周围的人和事的。
这也能理解。谁让这世界变化如此之快,人的身份转换如此频繁,谁能保证自己能做一件事,用一辈子?当然前提是出于热爱而非情不得已。
电影并没有什么难理解的地方,一个类似于东北产煤的小镇,几个不学无术的小青年在人生十六七的年纪,迷茫,彷徨,未来生活仿佛一眼看到头—如果不具备体育特长,无法升入大学,那么未来大概率就是一个矿工。
一切转折此时如直上云霄的火箭一样,冲破了这几个小青年对人生的理解局限,为首的男孩决定自己造一个火箭!
故事就这么简单的开始了!当然,他们很快就遭遇了日常暴击。无论是秉持子承父业的老顽固爹还是禁止他们惹祸的妈,都是很容易拦截住这枚火箭发射的第一道关卡。
当然,我们的主人公在这一关还是闯了过来,在他这班兄弟中,有一个学习怪人,也就是旁人眼中只知道学习,样貌迂腐,不善交际的老学究。如果有人与他交朋友,第二天就会失去所有朋友—主人公为了造火箭这一宏伟目标,翻越了这道屏障,与怪人成为朋友。
平庸的人只图一时玩乐与感官体验,心怀远见的人,在选择朋友时,才更具包容与真诚心态。
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同时,反对的声音从来不曾消失,有时音量还会放大,比如一场意外让主人公不得不与火箭告别,转而投入到黑漆漆的矿坑中,连仰慕她的女孩也离他而去。
幸好,这段时间不长,他再次重拾希望。
这其中,总有一股积极的力量在暗中推动着他。曾经希望借他们获奖而抬高自己声望的老师,向他坦诚自己曾经的想法多么功利、可笑,而他若心有梦想,为什么不去坚持?
当他再次出发时,全小镇的人都在帮他。一个矿工的儿子为什么不能造一枚火箭?
为了想要的那个希望,你是否一直在执着的努力着?像个疯子?像个傻子?被嘲笑?被伤害?被现实折磨?被所爱背叛?
一定有那么一些人,在质疑你,在冷眼看你,等你出笑话,然后应验他们的预测:看吧!谁能坚持住?不过是吹牛,不过是逞能。
而最不支持你的,往往是你的至亲,最熟悉的朋友。为什么?因为你过往的人生或许一片暗淡,毫无亮点可言,毫无骄傲可说,那么谁会相信你一定能够成功?
大概率情况下,大家都善于以昨天的你来推断今天乃至明天的你。久而久之,你也认了。从心里认了,确定自己就该平庸无奇,这才符合“谦虚”美德。一切突破自我的行为都是不切实际,都是出风头,都是自不量力。
那些丰功伟绩该着就是别人才能做得,自己显然不配去当英雄。努力更没必要,好像一旦开始努力,就会遭人白眼似的,就会低人一等似的。与其变得与大众不一样,失去了安全感,而且失败的可能性占很大比重,那我为什么要努力去突破自己?
走不下去了,有太多理由。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那个理由就是:我不玩了!
你不玩了,一定有人还在玩!一定有人还在追赶那看似遥不可及的夜空。
后来,主人公成功了。他走出了小镇,走入了NASA。
人生没有那么多惊天动地的情节,有的只是平淡生活里,你愿意用梦想点燃的一丝光亮。
那是你的人生之光,不是别人的,这就是支持你一直走下去的那束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