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海边的人都习惯了每天按时而来的潮汐,内陆的朋友为了一睹潮汐的波澜壮阔,也是创造机会,亲近海洋。

大家既感叹潮汐这个天地之杰作,又期待着知道了解潮汐产生的机制。
中国古人说,朝之为潮,夕之为汐。
万有引力诞生后,比较接近真相的理论出现了:科学家们公认潮汐是月球和太阳的引力造成的,并命之为引潮力。

不错,确实是月球和太阳的引力的。应该准确的说“是月球和太阳以及地球的引力共同作用形成的潮汐”。
之所以说地球、月球、太阳三个天体的引力的共同作用,而不是说,是地球引力与月球或者太阳的引力差形成的?
地球引力和月球、太阳的引力差,是指潮汐面对月球、太阳时,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减少地球的引力,从而扩大了参与潮汐水分子的活跃度形成的。

但是,当水分子背对月球和太阳时,也就是说,水分子在地球和月球或者太阳的引力连线的延长线上,这时的水分子受到的引力是地球和月球/太阳的引力之和,也就严重压制了水分子的活跃度,从而让水分子向两边运动,因而这时的潮汐不在地球和月球/太阳的连线上。
当水分子在地球和月球/太阳的连线的垂直线上时,水分子除了受到地球的引力外,同时也受到月球/太阳的引力,因此水分子的运动轨迹就是向月球/太阳的方向倾斜。

所以,对引力的计算,也可以根据水分子的运动轨迹来计算。
当然地表上的物质,不仅是水,就是固体的岩石和土壤的分子,也存在着这种运动轨迹。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月球,月球正面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所以月球正面的物质受到月球的引力减少,表面凸起来,而月球背面,则是受到月球和地球引力的和,所以运动就受到限制,不仅不能凸起,还要慢慢陷进去的。

所以说,分子的活跃度,也是可以计算引力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