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年时期之前的凯撒
(1)教育和早期启蒙

关于人的教育问题,我们可以从这本书中看看凯撒接受的教育:
从小凯撒出生在一个家庭教育非常良好的世家。他的母亲是奥雷利,著名的法学界的杰出人物。凯撒在母爱中长大,因此他的人格特征之一就是不论身处何种绝境,绝不会丧失平和的心态。他的乐观来自从不动摇的自信心。是来自母亲所给予的爱,最先使他拥有了身为男人的自负。因为从小在母爱滋润下成长的人,自然从心底里拥有自信,具有均衡发展的人格。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不问过去,展望未来的积极性格。 越是家世良好的家庭,就越是注重小孩子的教育。如今看到的很多社会问题,其实就是家庭问题的继承和延伸。你的一举一动投射出来的就是家庭的教养。
细细品味凯撒这个人,可以感受到凯撒拥有的一些特质:非常强大的自信,智慧、说服力、忍耐力、自控力、坚强的意志。基本上成功人士有的特质,他都有。通读全书,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凯撒,他始终能够跳出自己的局限,从一个帝国的宏伟蓝图的角度去勾勒和绘画罗马的未来。所以,可以想象得出来,一个拥有这样宏伟的蓝图的人,一定是超脱出当下的自己的。所以,那种自信,是作为一个帝国的创始人、一个建造者的自信。即:当你的高度和角度上升到这样的层面,这种自信将是傲视群雄的,是真正的王者。
这本书虽然对于幼年期、少年期、青年期的凯撒相对记述较少,但是我认为,这段时间的重要性在凯撒的一生里面是要占到非常大的比重的。
因为这是我借用我自己的观念和经历得到的心得:良好教育会给人的心灵播撒下种子,而这个种子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发芽生根,如果你能够在恰当的时候进行矫正和再造,最后会形成果实。这种果实,未来会以某种偶然的事件呈现在面前,但是没有这样的果实,偶然事件是不会发生在你身上的。

接下来我们谈谈凯撒成名之前的经历:
凯撒小的时候同盟战争爆发,如果凯撒只是个普通的市井小民的儿子,那么此次的动乱或者父亲的出征留在少年的他的心中的印象,不过是当时的罗马人都必须承受的一件事罢了。负责平定动乱的罗马军最高司令之一,是凯撒的伯父路奇乌斯·尤里乌斯·凯撒。而凯撒的姑父就是马略。也就是说,少年时代的凯撒,经历了自己的姑父杀害伯父的事情。
两次的流放:第一次流亡,当时是马略和苏拉之间的政治斗争,苏拉上台之后,对于马略这一派的残留势力进行报复,责令凯撒和他自己的妻子离婚。当时的凯撒只有18岁,坚定地对于苏拉说了“不”。事先知道后果的凯撒,还是勇敢地说出了“不”,并且自己流亡海外。第二次流亡,当时的凯撒归国之后,选择了律师行业。因为凯撒告发了当时苏拉派的大人物,事态变得严重 ,为了躲避风声,流亡国外。
第一次流放,凯撒选择了从军,积累军事经验,并且机缘巧合地锻炼了自己带兵打仗的能力。第二次流亡,凯撒选择了留学,进入校园,之后加入了自己舅舅的军队,在舅舅战死沙场之后,顶替舅舅,获得了祭司的职位。于此同时,苏拉退位,凯撒兜兜转转,到了这个时候,才能正式地以一个可以被罗马接受的身份回到罗马。
公元前69年左右,凯撒当选为财务检查官。凯撒在31岁时,终于站在“光荣的职务”的起跑线上。
我们可以通过早期的经历看出,凯撒在这个兜兜转转的过程中,经历了迷茫和痛苦,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信念,并且,从两次逃亡来看,这种信念已经比同龄人要坚定很多。要知道,第一次逃亡的时候,凯撒也就18岁左右。
(2)负债和大祭司

从青年后期开始,凯撒开始走向了属于凯撒自己的路线。最大的特点就是凯撒的负债,凯撒的负债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花在读书上。读书量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堪称第一,是众人一致公认的。
第二,注重打扮。
第三,交际时非常慷慨。
第四,花费在情人身上。
他从来不会因为自己的负债而伤透脑筋,相反,他总是能够借到钱,总是能够让别人借钱给自己。凯撒借到的钱,在这一个时期体现出来的主要是以交际和情人为主。在后期我们会发现,凯撒借到的钱,几乎都是用来投资基础设施或者军队,也就是说,凯撒对于钱的态度是,我借钱,但是我借来的钱都并不是为了占有钱,而是为了让这些钱真正发挥效用。
庞培开始崛起。于此同时,凯撒当选了大祭司。其实无论做任何事,凯撒的目的都不止一个,他能够很自然地将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合二为一,就任大祭司就是例证之一,凯撒认为,如元老院体制般的集体领导方式并无统治国家的能力,解散元老院体制后所建立的政治新秩序必须集权力与权威于一体。
凯撒真正的意图就是要彰显“元老院最终劝告”的不合法性。
罗马史上,多次因为党派斗争,拿出“元老院最终劝告”做为武器,不经过审判就取得别人的姓名,甚至没有否决权。这肯定是不合理的。
罗马政体中唯一不经过选举的就是元老院,在王政时期,元老院的定位是劝谏,不具备否决权,之后,随着布匿战争中频发的特殊、紧急、关系国家危亡的事件层出不穷,所以也是这一时期元老院的“元老院最终劝告”权利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释放,逐渐拥有了决定权。同时,共和政体时期的个人权利加强,使得个人集权和“少数人领导制”之间的对立和冲突更加剧烈。
在护民官中格拉克兄弟率先以身试法,频频抵抗元老院的强权,却都铩羽而归。这就是“元老院最终劝告”这项法宝的缘故。
此时的凯撒,从打法上面已经很清楚,就是要削弱元老院的力量。建立起罗马帝国,因为,以元老院主导的政体,已经不适合罗马了。
二、壮年时期的凯撒
(1)“三头政治”
凯撒去西班牙担任行省总督,积极录用当地人才。此时的庞培完成了军事的战斗,元老院对此很紧张,不知道他是否愿意老老实实地交出10个军团,历史学家对于庞培的评价却是:“他其实是一个虚荣家而不是野心家”,因为野心是想做成某件事的意志,而虚荣则是想博取众人称赞的愿望。我的理解是,别人对你的称赞,实际上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因为一个对于自己人生负责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他需要的是达成目标过程中的那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没有办法通过简单的、别人的称赞来获得。力量,很大一部分来自你内心的认同和要性,并且,当你理清了你的取舍、你的方向之后,你会更加明确清晰地知道你要的是什么。
凯撒和克拉苏、庞培组成了三头政治。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成功的人都具备拉拢人心的绝佳能力。当年的刘备,杀了袁术,最后居然能够和袁绍结盟。现在的凯撒,曾经传出和庞培妻子私通的绯闻,但是居然最后还能够结成三头政治。这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在凯撒步入政坛的初期和中期,“三头政治”发挥出了非常巨大的作用。凯撒通过借力,让不具备很强的政治地位的自己,迅速组建起来自己的势力圈。否则,不会有以后的成功,凯撒在这一点上面做的很好,懂得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去创造最好的条件。
(2)高卢战争

<1>战争前期
此时的凯撒通过三头政治的约定,当年的执政官还是自己这边的人。同时,因为他旧人高卢,所以还需要一位心腹,这个心腹就是:克劳狄乌斯·普尔克尔。他就是三年前在玻娜女神之夜潜入凯撒家中,意欲和凯撒妻子私通的男人。
随后开始了凯撒著名的高卢战记,高卢这个地方的特点就是不易臣服,很多很多的小部族,你打赢了大部族, 就怪乖了,但是一旦有风吹草动,各个部族又会开始跃跃欲试。但是高卢人即便一起行动,也无法团结起来。这就是高卢的特点。
首战是和日耳曼人,闪电战,迅速果断的风格,征服了高卢。
到了这段时期,罗马的局势有所改变:庞培可能是因为虚荣心得到了满足,加上和妻子尤利娅一起生活的幸福,对于政治已经很少过问。凯撒的心腹克劳狄乌斯显得比较狂妄,自从上次报了西塞罗的仇之后,做出了许多对于元老院很狂妄的事情。西塞罗驱逐令解除,得以归国。 元老院开始了对于凯撒的攻击。从三头政治入手,元老院选择了离间庞培。目前来说,三头政治还是牢牢握有权力。
凯撒在他的军队中收容了很多情人的儿子,还有庞培、西塞罗、克拉苏的儿子。帮助培养他们,我想这也是一种团结大家的很好的手段吧。在凯撒的整体的战斗中,我可以看到在他的手下,培养出来了一大批的军事人才,曾经在和以维奈特人为首的战斗中,凯撒,兵分五路。并且自己攻打的是战事最少的一条战线。这就代表着手下的将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了,可以让凯撒放心。这个侧面我们可以看出,凯撒和亚历山大大帝以及曾经的汉尼拔都不一样的地方,后者,他们无一例外是自己很厉害,但是身边的人很菜鸟,注定是要被打败的。
凯撒的策略就是迅速的战斗,压倒性的优势,然后煽动舆论,驱使各个部族臣服。
按照《高卢战记》的记述,凯撒在到达当地之后,会开始记述当地一些看起来毫不相关的一些信息:包括当地的风俗习惯,民族性格,宗教。最后不列颠大胜。
凯撒在这两年战场上胜利高歌。但是相继地自己的母亲,和自己的女儿相继离世。凯撒在《高卢战记》中没有丝毫片语。我对他这样的精神表示敬佩,能够以非常高度的自律约束自己。不管情绪如何,都能够用一样的状态去做好眼前、当下的事情,这是我需要好好学习凯撒的地方。
<2>战争中期

此时由于凯撒中了敌方的阴谋诡计,凯撒率领下的罗马军队,遭受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伤亡,足足丢掉了2个军团,1.4万人。
凯撒是直到至少十几天的时候才知道这件事情的,得知事情的凯撒,迅速而果断的调拨军队回去救援。通过书中的行行文字,我甚至可以感觉到当时的凯撒,即便在救援的过程中,也是临危不乱的。行军的速度非常快,但是井井有条,完全看不到仓促下达的决定,这就是凯撒。
7000名士兵,对阵对方6万大军,凯撒采用了疑兵之阵,迷惑对方,让对方以为凯撒带领的是大军。疑兵之计成功,对方慌乱之中没有列队就向我方攻了过来。诱敌上山之后,等到对方的气势消亡之后,一鼓作气击退敌人。这就是凯撒。这就是真正的军事将领。懂得利用各种环境为自己的不利提供掩护和补充。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亮剑中的李云龙的 李家坡战端,双方军力悬殊,并且地形不利于冲锋,对方在山上,自己在山下,很容易成为对方的活靶子。李云龙下令,用土工掘进,推进和对方的相对距离到30米左右,战斗打响,全团的手榴弹集中在一营,一分钟之内,将所有的手榴弹都扔出去。完美的收割。
所以,我们在军事的战场上看到的,其实是一场复杂的博弈,一个优秀的军事将领懂得在战斗中,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去扬长避短。并且,最厉害的就是,集中自己所有的能量,在敌人最薄弱的地方引爆,引爆的结果将是致命的,往往因为这个致命的点的引爆,导致整个战场的局势发生转折。这也是特种兵作战的原则:用最少、最优的力量去攻击敌人最薄弱的点,以此扭转整个战场的局势。
此时的罗马,因为庞培的不积极,导致三头的势力都没有上台,三头政治的势力大大减弱。可见,元老院对于庞培的策反成功了。
而元老院这边即便上台了自己的人,但是也没有什么建树,具有政治智慧的人,实在太少了。
文中穿插着《高卢战记》的摘抄,我看到了凯撒对于情报的收集已经到了非常详细的程度。在凯撒写到的对于日耳曼人和高卢人的比较中,我看到了一位军事家,对于对手的分析和记录之详细。看到了那种挖空心思去思考和记录的凯撒。
他认为,相比较日耳曼人来说,高卢人更加适合罗马化。这也是后来高卢保持了好几百年的和平的原因吧。
书中提到,凯撒是结合军事、政治和士兵,高卢战记实际上就是凯撒在西欧描绘和搭建自己的帝国蓝图的过程。
<3>战争后期

随后,一直稳定的高卢,此次却团结起来反对凯撒。
战斗细节不详述,只能说凯撒在激励士兵上面很有一套。当和自己出生入死的士兵疲惫的时候,凯撒看到士兵,会说:“看到你们这么辛苦,我决定放弃攻城的计划。”结果士兵的情绪高涨,叫嚷着要和凯撒同生共死。
凯撒,是一个操纵别人的高手。真正的将领,不一定是像赵云那样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的典型武将的形象。而是像凯撒这样几句话,就让士兵誓死战斗,哪怕交出自己的生命也不惜为主将赢得胜利的人。
两国交战,从战场层面,如果不考虑政治和后勤补给,可以看成两个将领的较量,这样的较量甚至和兵力的多少并不呈现正相关。
所以就有了一人可顶千军万马的说法。将军之间的差异,加上地形、环境等等复杂的因素,最后造成的差别是非常巨大的。这就是战争,像一个放大器一样,让某些人的优点无限放大,有些人的缺点无限放大。
八年的高卢战争结束了
(3)“三头政治”破灭,与庞培的对决

另外一边,凯撒将克拉苏的儿子派回到父亲身边,庞培也给克拉苏提供大量兵力和将才的支持。在克拉苏的领导下,远征帕提亚开始了。
由于克拉苏缺乏军事才能,不出意料地,失败了。克拉苏死了。
于是,曾经的“三头政治”变成了“二头政治”。
虚荣心是一种希望得到别人赞赏的心态,而野心却是实现某个目标的意志。希望别人赞赏自己并非绝对需要权权力,而想要达成某事的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权力则是不可缺少的。所以,即使有虚荣心但无野心的人,人们也会视他为无欲之人,因而元老院派不认为庞培是个危险人物,所以受重用的往往是庞培这种“不危险的人”。
此时的凯撒回到国家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解决罗马的权利问题。
此时的选举,庞培和元老院派的人,已经没有了凯撒派的人物。
此时凯撒选择了反凯撒派中的古里奥,三言两语策反了他,让他成为了自己的左右手。
凯撒不仅在军事上厉害,在政治斗争中的手段和情报的严密、详细性,也令人惊叹。
最终元老院和庞培组成的势力集团占了上风,凯撒所赐提议没有奏效,最后元老院发布“最终劝告”命令凯撒交出军权。此时凯撒内心纠结,如果交出兵权,那么自己所一直努力的,改变以元老院“少数人领导制”的制度的改革就意味着付诸东流。如果不交出兵权,那么就只剩下跨越卢比孔河,与庞培内战,自己会被元老院派冠以叛国贼的罪名。
凯撒经历了复杂的心理斗争之后,渡过了卢比孔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