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无疆tj 文/摄影
(艾思奇塑像)
说起艾思奇,晓得
需六十往上的年龄,深知
必是年逾古稀,他离世
已经54年了,如何评价他
且不看领袖与同侪怎么说
对手置词或许公允
蒋介石说:一本《大众哲学》
冲垮了三民主义的防线
国民党智囊马璧教授诗云:
一卷书雄百万兵
攻心为上胜攻城
蒋军一败如山倒
哲学尤输仰令名①
(艾思奇,1910-1966)
和顺,艾氏遗存两处
故居与墓地,生和死的起终点
祖宅居于高岗之上,典型
滇西屋制,粉墙、翘檐、院落
从雕窗崇门,廊柱悬匾看
自是大户人家府邸。1910年
呱呱坠地的那个娃子,他
奔昆明,渡扶桑,投身延安
教书北京,一个轮回,耸立成
院中阳光下挺拔的背影
(留学日本时的艾思奇)
2010年,百年诞辰
艾思奇魂归故里,2016年
97岁的王丹一与夫合葬
我步行百米,穿过“芭蕉溪”
拾阶而上走入那座墓园
极普通,无雕无饰,但见
青白两色的墓碑间镌着蓝字
艾思奇之墓。也许
寓意了墓主人:一生清白
想起和顺饵丝和《大众哲学》
物质与精神,唯物而辨证
(艾思奇/王丹一墓)
纪念馆是楚图南题的匾额
故居辟作展室,哲人一生
具体而微在那图文与实物中
艾思奇如何评价,历史
已盖棺论定,而慕名凭吊者
瞻仰先贤,会作如何想
(艾思奇家的老宅)
物欲横流的当下,已难寻
他那样的纯真。求学求知
出门去,是家门也是国门②
望族家学,本可稳居“二代”
但他舍弃了安逸的生活
投奔时代洪流,投身革命圣地
用一颗纯真的心求新
是历史的抉择,是命运
(艾思奇父母)
人心浮躁的如今,已稀缺
他那样的定力。研究马列
让它中国化,有艰辛亦有苦心
看今朝,谁真读真懂马列
钻营笑话钻研,歪理挤兑真理
洛阳纸贵着垃圾
金玉良言着马屁
已是,再难写出《大众哲学》
(艾思奇夫妇)
道德沦丧的现实,已迷失
他那样的初心。为民众为真理
一个学者、战士、真诚的人
只有主义没有私利。如今有谁
敢亮开钱包,说钞票干净
话不违心,能直面自己的灵魂
对着他锐利的目光,自信
没有愧对良知和先贤
(毛主席为艾思奇题词)
艾思奇,一个遥远的记忆
在历史深处,我的心底
(1.艾思奇追悼会。2.艾思奇的证件。3.艾思奇的烟斗和眼镜。4.马璧的诗)
注释:① 马璧,台湾国防部政工干校系主任,在其诗的注释中写到:1949年秋后,蒋介石检讨战败原因,自认非败于中共军队,乃败于艾思奇《大众哲学》之思想攻势。
② 艾思奇,哲学家、教育家、革命家,原名李生萱,其父李日垓,毕业于京师大学堂,师从严复,同盟会会员,家学渊源;艾思奇曾留学日本,抗战爆发后归国,在上海教书著述,与聂耳是好友;25岁出版《大众哲学》,印刷32版;1937年奉调延安,任中央文委秘书长、《解放日报》总编、新华社副总编;解放后任中央党校副校长,1966年病逝。
(大众哲学)
(艾思奇纪念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