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自打很小就比其他同龄小朋友认字早,家门前别人家墙壁上那些粗大的粉刷标语——大多是毛主席语录——基本都识得。
上世纪大学恢复高考后一句又考中大学,学的是中文。后来的工作还是跟中文相关,一转眼,大半辈子很快就过去了。如今呢退休也已好多年,许多能耐和本事都退化得不像样了,只好兴致来了就涂鸦一番《简书》,借以打发时光,同时也使自己的文字功底不至于退化得太快。
有次遇见“幺蛾子”一词。云“幺蛾子”乃北京话里的方言词语,意思是无中生有,无事生非,多为贬义,有时带点玩笑口吻也可,很是生动;也可理解为耍花招儿,出鬼点子,出馊主意等偏离正常思维的想法。词形变异的情形下可写作为幺鹅子,幺娥子,幺娥儿,幺蛾儿,吆蛾子等。
据以上情况来看,显然“幺蛾子”及其各种变化的词形用字都包含着一些记音元素。因此,有必要搞清它的本源,弄清它的原义由来及其本字。这么说吧,用不着太费神就可看得出来,考证出“幺”是“夭”的通假字,“蛾”、“鹅”、“娥”等是“俄”的通假字,“子”或“儿”是名词性的词缀。其本义为“倾侧的”,也就是“不正的”,如同我们当今常说的“歪门邪道”。
还有一种说道:北方储粮生蛾,冬藏生蛾子,此飞虫来去无踪似“妖”,衍生出“无中生有”的比喻。看,不独是北京了吧?
至于准确说来自何地语言,那就难说了。也没有必要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全国都通用,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就挺好。
“满嘴跑火车”呢更是一个中文俗语与众不同的汉语词语,通常用于形容一个人说话夸张、不负责任、信口开河,甚至带有欺骗或蛊惑人心的意味;明显是近现代有了火车以后才冒出的词语。以下是关于这一表达的详细解析和推演:
基本含义是:多指人说话不靠谱,喜欢吹牛或编造事实,例如“能把黑的说成白的,死的说成活的”。少数情况下也可形容人口才好、善于表达,但带有真假难辨的调侃意味。不过说话者可能显得头头是道,但内容缺乏真实性或依据。常见于信口开河、不兑现承诺的行为,如职场或社交中的夸大其词。部分人利用这种能力误导他人,例如某些“专家”或公众人物的不实言论。
总的来看,这一表达生动揭示了语言的双刃剑效应——既能展示口才,也可能沦为欺骗工具。使用时需结合语境判断其褒贬倾向,并警惕其潜在危害。这一谚语用来解释形容一个人讲话特别有知识、技巧,讲得头头是道,能言善辩,也就是语言表达能力强,振振有词,侃侃而谈;能把黑的说成白的,死的说成活的,没理的说成有理的,善于蛊惑人心,这当然是一种比较有难度的“满嘴跑火车”。多含贬义。
此外,一时间跟著来凑热闹的同类词语还有:
蝙蝠身上插鸡毛——你算个什么鸟(diao)形容某人自不量力或不自量力。例如:“你别太把自己当回事,蝙蝠身上插鸡毛——你算什么鸟?”
哈巴狗咬月亮——不知天高地厚。形容人不知自己的能力有限,过于自负。例如:“他总是做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真是哈巴狗咬月亮——不知天高地厚。”
蚊子放屁——小气极了。形容人小气或行为吝啬。例如:“他平时对自己非常吝啬,真是蚊子放屁——小气。”
蚊子打呵欠——好大是口气。形容人说话口气大,但实际上并无实际能力。例如:“他总是吹嘘自己有多厉害,真是蚊子打呵欠——好大的口气。”
屎壳郎爬上太师椅——臭摆架子。形容人摆架子或装腔作势。例如:“他平时对人不屑一顾,真是屎壳郎坐太师椅——臭摆架子。”
蛤蟆擂大鼓——自吹自擂。形容人自吹自擂或自我吹嘘。例如:“他总是夸耀自己的成就,真是蛤蟆敲大鼓——自吹自擂。”
蛤蟆吞月——痴心妄想。形容人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或妄想。例如:“他总是想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真是癞蛤蟆吞月亮——痴心妄想。”
屎壳郎搬家——滚蛋。形容人或事物离开或消失。例如:“他终于离开了这个公司,真是牛屎虫搬家——滚蛋。”
猪拱门帘——全凭这张嘴。讽刺挖苦某些人的嘴劲儿,听上去好像那么一回事儿,实际也就是那一股子恶心味。
猪鼻子上插大葱——装相(象)。如此一来,此谚语里的说相声效果来了。想一想,还真是,你不笑也由不了你。
玉皇大帝放屁——非同凡响。哈,谁也聆听过,但想得到,还有一股子荣耀,得意和美耳的感受在其中呢。
瞎子拉琴——瞎扯。这一解述不太准确。在过去,在旧中国大部分的农村里,演奏琴胡最好者恰恰就是盲人,尤其是先天性盲人。自小生活无着,只能干这个。
···········
这些谚语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富含幽默感,常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调侃和讽刺,增加了语言的趣味性和表现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