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枝裕和的这部斩获戛纳电影节的最高奖项“金棕榈奖”的电影《小偷家族》,看完之后“很感动,但不是那种让你震颤的感动;很想哭,但是却让你哭不出来;很想反思一些什么,但是又无法让你用语言表达你的反思。”可能这部影片更多反映当代日本国情现状,但还是多少有很多感触,接下来就与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小偷家族》中毫无血缘关系的六个人,都可以从边边角角的细节中发现他们对原生家庭的憎恶,似乎每一个都有被亲人或他人抛弃、放弃、伤害过的经历。就像是在寒冷冬夜被捡回来的玲玲,瘦小的她公寓门前的阳台上冻得瑟瑟发抖,因为一个热乎乎的可乐饼选择跟着陌生人回家。在寻人启事登上新闻后,宁愿留在这个只能给她一顿饱饭的破旧小町屋,也不愿意回去父母所在的高级公寓。
为什么呢!小偷家族被抓审问信代时候说过得一句话:生下孩子就能成为孩子母亲吗?生而不养又是何等罪过呢?不是生了孩子就能成为孩子母亲的。是啊,接下来看看小偷家族里这些没有血缘关系的这些人吧!
首先是治和祥太的相处。记得后来审讯的时候,治难过地说到,他除了偷窃没有什么可以教给他们的了。其实不然,比如在海里玩耍时,治开导着因青春期的变化而困惑的祥太,告诉他,这些是人人都会有的,不必觉得奇怪。

还有在雪地里,治拖着自己受伤的腿找到了在车里生闷气的祥太,在车上开导着祥太,说到,只有让玲玲也做出一分贡献,才能让她在家里待的自在呀。这真的是很优秀的教育了,这该是多么善解人意的内心才会说出的话呀。还有他用嘴型引导着祥太喊他爸爸的时候,那么的高频率,那样的急切,可见,多么渴望能够得到祥太的肯定,多么渴望自己也能感受一次当父亲的感觉。还有在上车和下车的时候,治一直在说受伤的腿疼,虽然也有说给祥太听,想以此让祥太心软的成分在里面,但是也肯定有真的疼的成分在里面,但是开导成功后下车,他却半个疼字都没说,全然不顾自己的腿还受着伤,在雪地里和祥太追逐打闹,玩着金枪鱼的游戏,只为让孩子开心。

看这些的时候,真的觉得,比起那些遗弃或者只管生下孩子,其他的教育或者生活方面全然不管孩子的父母而言,治真的是一个很优秀的父亲在用很柔和的方式给予孩子很好的教育了,他在家庭中父亲角色的扮演上,已经做得比很多父亲都要出色了。

然后就是奶奶和亚纪。只是因为亚纪的脚变凉了,奶奶就能察觉出亚纪是遇到事情心情不好了,在亚纪打电话的间隙,很自然地将自己的年糕夹进她的碗里,因为她知道亚纪喜欢吃,等等。这些都是奶奶发自内心的,着实把亚纪当作自己的孙女一般关爱的,平常却又动人的细节。

当然还有信代和玲的,他们童年都有过相似的遭遇。这里有个小细节,玲玲5岁还在尿床,半夜起来给她换衣服的信代,发现她身上到处都是没有愈合的伤疤,被问父母对她是不是不好的时候,玲玲小声反驳祥太说:妈妈还给我买新裙子。后来在商店里买新衣服的时玲玲候瑟缩着问柴田和信代:待会儿不会被打吗?当时听到的时候瞬间泪目,原来是这样的买裙子啊!后来玲玲爱上了不用挨打就可以得到的泳衣,吃饭、睡觉、洗澡都要穿着。

回到家玲看到信代同样的伤口,她抚摸信代和自己一样的伤口,两道被熨斗烫伤的伤口并排放在一起,好像从玲玲的眼睛里看到了信代妈妈同样被虐待的童年。在玲玲彻底融入这个家庭的时候,她剪去了头发,也换了名字,信代妈妈把衣服烧掉的时候紧紧地抱住玲玲告诉她:“他们说喜欢你才会打你,是假的。真正喜欢你,会像这样抱着你。

但这一切都定格在奶奶去世后众人为了继续能拿养老金而把奶奶葬在了院子内,而随着祥太的成长他开始不太愿意做那种偷窃别人物品的事了,之前他拿东西是因为他认为超市的东西是大家的,但当治拿锤子砸开私人车子拿取包包的时候祥太犹豫了,他若有所思。转折点在祥太和玲一起去超市为了保护玲祥太被警察抓到了随之就是整个家族的曝光。。。

故事结局就是治送祥太去福利院,车子开动后,祥太默默向身后奔跑的治喊了声“爸爸”,而困在自家阳台的由里,反复唱着奶奶生前教她的童谣。信代则一揽所有独自承担。小偷之家可能就是这冰冷残忍世界下的温暖缝隙,是他们心里最后的温存。而且那一个不依靠血缘关系存在的家,一个个各有想法却都为家人着想的人,在这个冷暖自知的社会,他们互相依靠,相互取暖,却是最温情的一幕。

其实看电影明明平淡的剧情也能有一种魔力似得抓人心悬引人入胜。那种羁绊带来的情感可能才是最纯真的吧!小町屋的人都很善良,但有些东西失去了就一去不复还的吧。虽然最后他们都各自分向远方也不再是黑户靠偷窃度日。可能也是他们一个好的归宿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