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明明都懂的道理,为什么还会犯错?

明明都懂的道理,为什么还会犯错?

作者: 莫定格 | 来源:发表于2019-01-30 08:13 被阅读0次

之前发表了一篇文章,《二胎妈妈产后三个月身亡:都是勒索惹的祸,才让爱变得那么痛》,文中提到了一位身患天生性心脏病的妈妈,在医生再三叮嘱生育风险很大的情况下,禁不住家人的软磨硬泡,冒险生了二胎,结果突发心血管破裂身亡。

有人对此感到不解:生二胎那么重要吗,家里人都不管她死活?!

还有网友留言:不行就离婚,何苦把自己的命搭上。

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大多数人都觉得不可理喻,在明知会危及生命的情况下还去冒险,这不是犯傻吗?

我想说,其中的各个细节已无从知晓,但仔细分析,也大概能猜出这位妈妈的处境:

知道有风险,但心怀侥幸:自己的身体自己清楚,应该没什么大碍

不愿或不能离婚,不是舍不得孩子和家庭,就是经济不能独立

已经有了孩子了,为了孩子就试一下吧,离了婚,以后怎么办

其实,很多人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看别人时都觉得是犯傻,轮到自己却也不一定能做出好的选择。

通过这件事,我发现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容易走入误区,明明都懂的道理,行动的时候却一再犯错,究其原因,有几点是值得我们思考和自我审视的。

误区1.面对风险,总抱有侥幸心理

很多时候,因为人们眼中只能看到收益,就主动忽略了风险。

文中提到的这位二胎妈妈,就存在这种可能。

除非是尊崇“女德”思想,否则不会有人为了生育,就放弃自己的生命,更可能情况是,她对这件事抱有好的幻想,摒弃了风险。

忽略风险的情况常出现在经济抉择中。

胡阿姨是我妈妈的同学,两人关系不错,小时候我寒暑假学琴都是在胡阿姨家住宿。

我上初中那会,胡阿姨接触到了直销产品A(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且存在非正规经营),投了钱,拿了货,游说身边的朋友买了不少。

刚开始的时候挣了点钱,又投进去买了新货。

渐渐地,因为产品没什么用,或者说可有可无,大家便不再购买了。

第一次尝试,胡阿姨赔了点钱,不再做了。

但后来,胡阿姨又经历了第二种产品、第三种产品……每次的结果都是徒劳无功。

十几年过去了,唯一的变化就是,从做直销产品,发展到了网络集资。

经历了这些事,胡阿姨自然知道其中的门道,也知道存在的风险。

但她抗拒不了的,是别人挣到了钱,是可能得到的收益。

因为无法抗拒,就心怀侥幸,不顾风险,心里念的想的都是好的结果,谁知世事尽不如人意。

将规避高风险作为处世原则的人,才能更好的降低损失,避免一次次犯错后泥足深陷。

胡阿姨犯的错误,一次是“上当受骗”,多次就是“不知悔改”了。

若她早日醒悟,及时止损,也不至于赔进去那么多的养老钱。

面对风险,最好的办法是保持理性,分析利弊后做出选择,且不能让自己步入无法挽回的境地。

误区2.忽略了依赖性越强,越容易被约束

我的很多同学大学毕业以后,都回家乡发展了。

比起在大城市承受的就业、买房压力,回乡发展的好处很明显:

小城市房价不高,父母早就按计划准备了婚房;

就业的事不用自己操心,家里留意了稳定的工作;

找对象的事不用愁,七大姑八大姨都忙着张罗。

但是凡事都依靠家里解决,也就意味着逐渐放弃了主动权。

父母帮忙置办婚房,安排工作,但他们的“帮忙”远不止如此,婚后插手夫妻生活、育儿计划的也大有人在。

作为儿女,感到“为难”的时候再想解脱,已经为时已晚。

兰兰婆家是做生意的,婚后在家里帮忙,并且和公婆住在一起,家里的大事小事基本不用她操心。

刚开始的时候兰兰乐得清闲,但后来发现,婆婆管账仔细,自己每个月开销都得报账,慢慢的连添件衣服都变得小心翼翼。

不仅是开销问题,别的事情也没有话语权,这让兰兰常怀念从前的单身生活。

因为经济和生活都和婆家捆绑在一起,兰兰觉得很难改变现状,充满无力感。

心理学家指出,依赖性人格通常有这几种特征:

感到自己软弱无助,缺乏自信心

过分顺从别人的意志,能够容忍他人安排自己的生活

对自己没有正确认知,无意识地倾向用别人的观点来评价自己

依赖性强的人往往缺乏主见和独立性,也因此更容易被操控。

保持经济和情感的独立,才能改变这一现状,避免成为依赖性人格。

误区3.守着沉没成本,不能及时止损

沉没成本是经济学中的概念,指的是“以往发生的,与当前决策无关的费用。”

通俗的讲,沉没成本是已经发生的损失,无法挽回,且不会影响当下决定的结果,和未来是否收益。

但事实上,我们在一件事上门投入的精力和金钱越多,越不容易放弃。

无论是文章提到的二胎妈妈还是胡阿姨,都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在有投入的状况下,“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已经结婚有了孩子,选择自己忍耐,结果是他人变本加厉,受伤的确实自己;

已经投入了那么多钱,要再试试,把之前赔的赚回来,结果连养老钱都折了进去。

已经误入歧途了,跪着也要把错误的路走完,这样合理吗?

我们在生活上追求“断舍离”,沉没成本就像旧衣物,也是需要定期清理、丢弃的。

另外,拥有时不懂得珍惜,失去后才追悔不已,这是人类的通病。

《大话西游》中有一句经典台词贴切的阐述了这一点:“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

对于失去的放不下,这也是沉没成本效应,通常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因为一段情,放弃另一段情;

因为受过伤,放弃再一次信任;

因为一次失败,放弃成功的可能。

若不能及时止损,我们只会失去更多。

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和未来,才是远离沉没成本的最好途径。

人生在世,我们都渴望事业顺遂、家庭美满、身体健康,但这些都需要人的经营。

定期复盘,时常自省、反思,行动时趋利弊害,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规避风险、减少损失。

漫漫人生路,有睿智,懂得约束自己,始终朝前看,才能走的更好。

相关文章

  • 明明都懂的道理,为什么还会犯错?

    之前发表了一篇文章,《二胎妈妈产后三个月身亡:都是勒索惹的祸,才让爱变得那么痛》,文中提到了一位身患天生性心脏病的...

  • 道理明明都懂

    人的一生总会经历很多,那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一个人的摸打滚爬,没有人会帮你或代替你,有些事有些感受,只有经历过才会...

  • 何时能学会爱的教育

    时隔几个月,竟然又一次对小孩动手了,不管什么原因,内心充满愧疚,明明道理都懂,却还是会忍不住犯错,明明知道暴力根本...

  • 我的财商进化论

    很多道理都懂,很多话也明白,任然还会犯错。 投资的道路上也是如此。 刚开始接触股票投资的时候,记得老师说过:我们是...

  • 这些有些道理明明都懂......

    林清玄说:一个早上赚一千万看起来很多,但总有一天你会发现,一千万买不到一个早上。 细细想来,还真是那么回事。 很多...

  • 道理都懂,那为什么还会做错?

    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无论是鸡汤还是毒鸡汤都喝了不少了,但是为什么还是时常感觉到很无力。在听了第二遍输出力的课后,了...

  • 127-为什么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到?

    为什么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到? 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看了一篇很有道理的文章,或者听了一些很正确的话,自己明明懂了,但...

  • 随笔

    为什么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到? 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看了一篇很有道理的文章,或者听了一些很正确的话,自己明明懂了,但...

  • 我想放弃,理智却告诉我不能任信,否则将一事无成

    其实道理我都懂 可是为什么做不到

  • 《避开错误决策的四个陷阱》

    明明知道很多决策工具和方法,为什么还会犯错?为什么睿智的领导者会做出错误的决策,甚至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如何保证决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明明都懂的道理,为什么还会犯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ntl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