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慎独,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对此,您或他、她认同吗?又有怎样的思考或思想?
我要说明的是,这样的断言不是我说的,而是《曾文正公嘉言钞 • 家训》中“日课四条”的第一条“慎独则心安”的一个结论。对于曾公的这一“日课”,我们逐句抄录如下,并作简要的现实应用分析: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自我修炼的最为困难点在于养心。这是一种客观实在的揭示,今天谁若不信,那么,就请闭关手机一天试试,看自己能否不刷手机屏幕而静心一天。
“心既知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此言是说,心里既然知道有善有恶,而不能实实在在使用自己的力量,以为扬善除恶的根本,这就是自我欺骗。将此适用为现实即是,明知长时间“玩手机”有害眼睛健康,但却改变不了,这就是自欺自害了。
“方寸之自欺与否,盖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是否自我欺骗,唯有自己心中是最清楚的。正因为如此,“故《大学》之‘诚意’章两言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断无行有不慊于心则馁之时。”这是征引《大学》为例来强调“慎独”的人生价值与实际作用。接着,曾公便逻辑地作出了自己的判断与结论:
“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
这即是讲,人在心里如果没有一件愧疚的事,就会神态坦然,内心常有快乐、宽和、平静的感觉,这是人生自强的第一方式,追求快乐的第一办法。反向看,心中有愧,甚至有鬼,人还能自强和快乐吗?
“慎独则心安”的逻辑前提“慎独”之所以为“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就在于它是严格的自我内心管理——能够管住自己内心的人,还能不自强、不快乐吗?作为个人,不妨在这个方向上去尝试、努力一番,以求验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