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过俞老师《诸事相通:由旅行及咨询的思考》文章之后,一直在脑海里寻思如何写这1200字感悟,怕自己悟不出,枉费了这篇好文章。但真正开始着手构思读后感,仔细深入地阅读这篇文章后,脑海里不断在“复盘”这一年里的收获与感悟,并随手翻开自己写得断断续续的工作随笔,竟发现不是一两千字能道清楚、说明白的……
记得在某次经销商集团驻场的茶歇之余,我问俞老师:我发现其实很多事情是相通的,诸多的案例、道理您在公司管理中说过,但在咨询现场换个情景仍能派上用场,您是怎么发现它们间的联系?俞老师的回答很简单:做个有心人,多观察、多思考、多领悟!
“做个有心人,多观察、多思考、多领悟”看似简单的一句话,但俞老师却将它认真地付诸行动。《诸事相通:由旅行及咨询的思考》就是最好的证明。在这篇文章中,俞老师从生活里的兴趣爱好(旅行),寻找到职场中的工作方案(咨询)构建方式,夹叙夹议地向我们展示了旅行与咨询的相通之处,即基本相同的“作业”流程或模式及差堪比拟的体验与乐趣。旅行是她打通生活与工作的一把“金钥匙”,是她将生活与工作有效连接的一座桥梁,通过这把“金钥匙”、这座桥梁,她寻到了工作的灵感,找到了生活的乐趣。她观察事物的穿透力,分析问题的拆解力,迁移经验的借鉴力,构建方案的重塑力,是她成功发挥旅行链接作用的重要“法宝”。
很多人总想将生活与工作分得清清楚楚,上班了就打起十二分精神完成工作任务,下班了就将工作抛之脑后全心享受生活,貌似还有人认为这样才能获得更大的幸福感。但其实,想成为一名有所作为、有所成就的职场人,是很难将工作简单地从生活中分割、独立出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生活其实是工作灵感的重要来源,尤其是对于需要提出解决方案的咨询行业。在《咨询的奥秘》一书中写到:咨询是寻求和提出建议的智慧,是“一问一答”的过程。如何“答”得让人理解、信服,是咨询的成败所在。而生活中随处接触的商业模式,亲身体验的各色活动,都闪烁着让人信服的咨询奥秘。例如就餐时,饭店的菜单搭配模式,可运用在咨询方案组合中;电脑右下角偶尔弹出的360杀毒软件界面设计,可借鉴在PPT制作中;打游戏过关的模式,可迁移到新经理登陆计划中……
还记得研究生导师曾说过:当你的能力无法让你创新,那就乖乖地模仿吧。模仿或借鉴,并不是对创新的否定,而是创新的开始。经常在工作中需要面临客户提出的全新的咨询需求,那就得建立全新的咨询方案,是一个从0-1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观念、方法、策略绝不是拍脑袋灵光一现或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可以借鉴,可以通过需求分析、业务了解、问题诊断,再阅读相关书籍、查找行业资料,最后参照已有的项目经验、咨询模式一点点累积、一步步导入,最终形成可以满足新需求的新方案,并推动落地执行。
开始时你所面临的永远不会是一张白纸。
——摘自《咨询的奥秘:咨询师的百宝箱》
是的,我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可以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我们还可以在工作及生活中自我反思、自我总结……面对问题我们不会无助,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打开“脑洞”,多观察、多思考、多领悟,总能在生活和工作中寻找到事物间的潜在联系,找到学习的榜样、借鉴的模板。
通过阅读《诸事相通:由旅行及咨询的思考》一文,让我发现诸事相通,并感受到借鉴的力量。或许旅行不是启发我工作灵感的金钥匙,但我会努力寻找,或许是阅读,或许是绘画,又或许是运动……聚焦自己的一项兴趣爱好,用心经营,会心领悟,建立起生活与工作的链接,在生活、工作中找到各自的修炼场,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
(待续:借鉴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