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了才做还是做了才会?
会了才做还是做了才会?似乎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但不同的人仍然会有不同的答案。
今天分享一些关于这个问题我自己的经历。
在2018年之前,我都是一个极度不自信的人,虽然心有所向,但是从来不认为自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
因为念念不忘,在焦虑的驱使下报名了很多线上课,拼命的想要提升自己的能力,摆脱一无所长的状况。
可是极度的自卑就像一个巨大的黑洞,不断吞噬我的能量。
那个时候课程学了很多,但是真正学以致用的极少,总觉得学得还不够好,还不足以能够使用这个技能。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参加完一个演讲训练营,30天的坚持其实我能够感受到自己在表达上极大的进步,但是回到现实中遇到开会发言,聚会发言我仍然犯怵。
后来在一个关于天赋发掘的课程中,我找到了自己自卑是因为童年经历里想要求认可的的深层次根源,还幸运的把这个原因转化成了自己成长动力。
自卑的人其实是最难接受自己自卑的事实,更别说在公众分享。老师看到我的变化,鼓励我跟同学分享,于是我突破自己第一次在一百多人的社群里做了一次分享。
在那次分享之前,我从来都是一个观众,那次分享后,我开始享受舞台。
答应老师的分享邀请后其实很忐忑,不知道该怎么分享,后来准备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才勉强写了3000字左右的分享稿。
这次突破帮助我提升了很多的信心,也真切的体验了从不会和会之间并没有自己认为的那么巨大的鸿沟。
前天开始重新写作,三个渠道发布:简书、微博、公众号。并不是为了做什么矩阵,仅仅只想让每天都写500字这件事更郑重其事一点,是对自己坚持的一份尊重。
简书和微博都还好,公众号的发文如果不排版,看起来就很费劲。
但是对公众号的排版,我非常陌生,非常费劲,昨天排着排着都生出了一丝放弃的念头。
还好及时觉察,我的目标是每天写作,而不是发排版漂亮的公众号文章。
最后告诉自己,排版现在能排成什么样就排成什么样,每天都练习,哪怕只熟悉一个按钮的作用,总会有排好的那一天。
之所以会产生放弃的念头,是因为旧思维模式:要会了才做,既然现在还不会就放弃吧。
文章不会写,就从500字开始写,500字也不会那就从50字开始,排版不会排就从最简单的做起。
学演讲是从朗读短文小诗开始的,学整理是从叠一件衣服开始的,第一次做咨询还准备了笔记本……
我从一个毫无所长的小白,逐渐突破了一座座“不会”的大山,也慢慢有所积累,似乎都是在不会中做会的。
“不会”是一座大山,“做”就是爬山的每一步,每做一次就为翻越这座山迈出了一步。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要小看自己迈出的每一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