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浪潮袭来,普通人感受到的到底是机会,还是压力?带着这个问题,我选取了知乎上一则热门讨论下的50条精选评论,并从中提炼出大众的情绪图谱与关注焦点,以下是分析内容。
一、数据来源:
本次分析的评论数据来自知乎话题“AI是否会取代人类”的热门回答区,筛选标准为:
· 评论质量高、非无意义发言
· 具有情绪倾向或明确观点
· 共50条,手动采集并去除表情、链接等无效内容
二、关键词词云图:用户讨论焦点有哪些?

从词云图可以看出,知乎用户的关注高度集中在几个关键维度:
主体视角:“人类”“AI”“资本”“政府”
风险担忧:“失业”“资源”“剥削”“生活”
理性讨论:“发展”“技术”“技能”“效率”
可以初步判断,大众对AI技术的反应并不单一,既有结构性担忧,也有思辨性的希望。
三、情绪分布图:多数人是乐观还是悲观?
📊 情绪柱状图:

📈 情绪饼图:

情绪打标结果显示:
· 在50条评论中,“工作”出现27次,“技术”出现11次,“资源”出现9次,反映出大众的焦虑主要集中在AI技术进步可能造成的失业和资源倾斜上。
· 同时,大部分评论保持中立和理性分析,认为“AI只是工具”,重要的是人类社会的资源分配问题和政府等各方力量的作为。
· 也有部分正面评论表达出对技术赋能的期待,以及认为涉及法律责任、机密等事务无法由AI执行。
结论:该议题呈现出情绪两极化趋势,但不完全悲观。
四、分析洞察
理性工具认知:目前大部分人更多是借助AI来提高自己的生产力,以及认识到AI只是放大了资本对社会资源的控制,这是人类自己的问题,而非AI的问题。
正面感知:认为AI提升了工作效率,长远来看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且某些特定的人类社会的问题,无法由AI处理,比如会计职位可能涉及的法律风险等。
悲观焦虑:大众焦虑主要聚焦于AI可能带来的失业、资源倾斜、资本剥削等,对如何度过AI带来的动荡时期没有信心。
对于AI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你怎么看?你认为AI会取代人类的哪些角色?欢迎留言一起分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