苓与艳在工作单位相识,是几十年的好友。艳是单位的高管,工作上风风火火,但在感情上却总是放不下,对老公的情绪价值很是有要求,近几年和老公总是扯扯拌拌,几度闹离婚,恨得要想杀老公,却又不甘。艳要维持自己的领导形象,无人倾诉,于是,苓成了艳的情绪垃圾桶。三年了,几乎隔天找苓,异地电话一打几小时,有时聊至深夜。苓不厌其烦,却又难以拒绝,说的话艳其实也没听进去。艳还笑道,心理咨询一小时500呢,我这三年欠了你。
苓是那种容易共情的人,走到哪都有话题,跟人聊得来也喜欢聊,特别受大妈欢迎,有好人缘。最近练太极的老师,70岁的老太,因为女儿的婚姻问题,也是找她倾诉,然后约女儿一起,需要要帮忙处理情绪。
苓的大学生侄女,有心事不敢跟爸妈说,也是找她,一次又一次,找她拿主意,甚至找她借钱。
一次又一次,苓总是把善缘变情缘,介入别人的因果中,感觉自己很耗。她想改变模式。但是好象又不那么容易。解决的思路是采取不对抗的方式,把情缘变善缘,以缘积德,因缘建场。一是自己要做到心无挂碍,二是合道者亲,远离不合宜的人和场,三是了情缘,适当划清界限,保护自己不受伤,不受到负面情绪的困扰,但是不能采取对立的方式,突然拒绝或中断,以免积怨。
苓正在跟一个小师傅练习正宗太极。小师傅听说苓在社区有场地,提出作一场武当养生的公益讲座。苓又热情地接招了。但是反思过后,苓想,自己是否又在把善缘变情缘?在社区建立自己的场,引入小师傅作一两次公益,考察小师傅心性,以心态1.1方式与小师傅交往,在时机适当的时候与小师傅合作,共同拓展场能?
所谓情缘宜了,善缘广结。对情缘与善缘的觉悟,或许是苓改变自己场运的契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