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样貌全凭自己手上的刻刀,所以要记得好好打造。同样是过生活,何不过一种有品、有趣、有情的生活?认真过好每一天,把每一天过成典藏版。
——题记
这个世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独一无二的你,想成为怎样的自己?过怎样的生活?拥有怎样的人生?
这其实是哲学上“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三个终极问题的另一种表述。
你把这些问题想得越明白,你的行动就会越坚定,你离幸福生活也会越近。
不可否认,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是相互影响的:工作做得风生水起,生活也就容易过得活色生香;生活幸福快乐,工作便会平添顺利。
从广义上说,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其终极目的还是为了幸福生活。
所以,亲爱的你,你若想拥有美好的人生,先要自己活得丰盛。
从现在起,做一个清醒的人,知道自己此刻在哪里,想要到哪里去。
对此,我的看法是:过一种有品、有趣、有情的生活,精致到老,优雅一生。
一、过“有品”的生活--生活需要有品,而不只是活着。
生活本身是中性的,色调和味道要靠自己调。
倘若能用审美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个具体时刻,日子就会变得与众不同。
所谓有品,就是赋予平凡以审美格调,不苟且,不敷衍,不将就。太俗,便油腻;太枯,便成渣。
生活中,我会每天化一个淡淡却精致的妆,让自己保持神采飞如同赴一场与生活的约会,也就十来分钟。
买几件心爱的衣服,春夏秋冬各有独特的一套,不一定昂贵,但一定要适合自己,能让我上得了台面, 显示出一个知性、优雅的教师形象。
自己的居所,每天都打理得纤尘不染。见器如见人,洁净,永玩。
品质的第一要素,也能从中看出主人的精致程度。
打理,是和家人一起进行的。我洗衣他拖地,我做饭他洗碗。不请钟点工,不是为了省钱,而是因为--这是我的家,我爱这个家。
因为爱,所以付出;因为付出,所以更爱。对事,对物,对人,都一样。
那么,这是不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其实,把杂物通通分门别类纳入杂物柜后,每天只需扫拖擦拭即可,不需半小时,便会让你获得满满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试想,如果每天面对几堆杂物,你是不是容易失去信心而选择放弃?
久而久之,房子便会变成“仓库”,你会越来越不想打理,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所以,狠狠心,斩钉截铁地一次性地将它理干净,面貌就会焕然一新,无论是房子,还是你自己。居室是一面镜子能折射出主人的生活态度。
过有品的生活,不一定是在物质上得到富足,而是要懂得惜物,懂得照料每一样物件。
惜物的人才懂得惜人,从某种意义上说,眼里有物格,人格才完整。
因而,即便身居陋室,也要过一点儿有鲜花相伴的日子。
每周订一小束鲜花,不会太费钱,但可以点缀出一片空间,哪怕它几天后就凋谢,也至少曾愉悦过自己;
角落里放几株绿萝,会让屋子顿时生出清新典雅。都是一点儿小心思,但能把日子变得很精致。
多读点儿书。有质感的书读多了,言行举止间便会有别样的神韵,有道是“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培根)。只需一点儿小闲暇,就能让日子变得有深味。
懂得过闲暇生活,能闲世人之所忙,也能忙世人之所闲。
闲暇之际可以陪伴家人,走进广大的天地,领略天地之大美;或是约上三五好友,拉拉家常叙叙旧;或者与自己相处,一个人,静静的,就好。
工作之时,执一颗进取心,一心走路,看路看标看方向;工作之余,执一颗悠然心,优雅抬头,看云看月看星光。
没有前者,称不出生命的质量;没有后者,称不出生活的质量。
把生活过成千般风情,不是矫情,而是深爱和深情。
一个有品的人,才是在生活,而不是在生存,从而不管在哪里、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能保持一种美好的愿望,在劳作之余过一种富足的精神生活。
有品的生活,不在远处,而在当下。“终日不离一切事,不被诸境惑,方名自在人”(黄檗禅师),这样的人,才是生活的主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