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乘风归去。这一周过的其实有点累,有各种老板们来国内,导致多了很多社交的时间,在我看来非常没必要。人们总是在强求很多事情,因为想要的太多,反而显得不真诚。从学校毕业之后走入社会,开始逐渐的认识到一些改变。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也皆为利往。想做的事情想要的生活并不如人意。
周末爸妈来玩,去了博物馆,值得一逛。虽然下雨但抵不住和家人一起的快乐。博物馆里藏品丰富,是名家之作。时光并没有阻隔这些作品在时间的长河里熠熠生辉,千年前和千年之后的人似乎再次相遇了。
远方有归人。乘兴而来,踏兴而归。
本周阅读《人生的智慧》作者叔本华
1.对幸福的理解
叔本华认为,幸福不仅仅是追求财富、权力或享乐,而是与内心的宁静、满足感和精神的自我超越密切相关。他提到,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因此追求外在的满足往往带来更多的焦虑和失落。要真正获得幸福,需要懂得满足自己并保持精神的平衡。
2.人的三种生活方式
叔本华将人的生活方式分为三种:一是以财富和物质为目标的“平庸人生”,二是以创造力、艺术和智慧为追求的“艺术人生”,三是追求精神解脱和内心自由的“哲学人生”。他认为,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和解脱才是最接近幸福的道路。
3.如何面对痛苦
叔本华对人生的看法是深刻而悲观的。他认为,人生本质上充满痛苦,痛苦源于欲望的永无止境,且不断地在追求中遭遇失落。他的哲学提出了一种相对冷静和现实的态度,即接受人生中的痛苦,并通过转化自己对痛苦的感知来减少它的影响。叔本华提到,避免过度的期望和欲望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痛苦。
4.智慧与孤独
在《人生的智慧》中,叔本华强调孤独对个人成长和智慧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在孤独中,我们才能真正反思自己,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目标。与他人交往可能带来满足,但过多的社交容易分散注意力,阻碍我们寻求内心的智慧。
5.与他人相处的艺术
叔本华还探讨了人际关系中的智慧,尤其是如何理解他人的行为和动机。他认为,人们的行为往往受到本能和欲望的驱使,而这些行为并不总是理性和公平的。因此,了解他人的动机并采取适当的回应方式,对于维护和谐的社会关系至关重要。
6.美学与艺术
叔本华对于艺术有深刻的见解,他认为艺术是一种超越痛苦和欲望的方式,通过艺术作品,我们可以短暂地摆脱日常生活的束缚,接触到更高层次的真理。他特别推崇音乐,认为它是人类通向“纯粹意志”的一条途径。
7.如何实现精神自由
叔本华认为,精神自由是人生的最高目标。通过哲学的思考和对生命的深刻理解,我们可以摆脱物质世界的束缚,找到内心的自由和安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