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社会,几乎我们每个人都致力于让自己变的更好,关于“减肥”、“自我精进”、“情商”、“理财”等方面的课程几乎占领了知识付费领域的大半壁江山。但是你是否时长会出现一丝丝无力感,就是很多时候无论你多努力,缺点就是改不了,办理的健身房年卡,抵不过每次回来路上拐角处的烤串;月初说我要读5本书,月末发现第一本的塑料包装还没有打开;微信收藏里堆满了“如何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合作者”、“情商课:这样说就对了”,但自己好像依旧还是那个暴脾气。于是,焦虑感席卷而上,为什么我们越努力越焦虑呢?这本书可以帮到你,因为这本书的核心观点就是:要想获得幸福人生,不需要把自己的缺点全部干掉。
事实上,我们身上的很多东西,不是仅仅靠着意志力就能够改变的。因此我们要学会区分。努力改变可以改变的,而对于无法改变的东西,我们要学会接纳。
教你如何获得幸福人生
《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的作者是“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学习心理学的人都会知道他,他发现了习得性无助这种心理状态的存在,轰动了心理学界。习得性无助指的是人们从过去的经验里学会了无能为力的感觉,所以即使遇到我们能够改变的情况也不想去努力而直接认输。通过对习得性无助的研究,赛里格曼发现通过改变认知,习得性无助是可以克服的。
第一、什么事情可以改变,什么事情不能改变?为什么?“有志者,事竟成”、“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样的老话在我们还是小学生时作文里就已经经常引用了,而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在2019更是刷爆了全网。这些都激励着我们,只要足够努力,就一定可以成功。所以我们身上的缺点不足都是可以通过不懈的努力、学习来得到改善的。但是本书否认了“人定胜天”的观点。
作者认为,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基因和生物机制的局限,所以不是任何事都可以通过努力来改变的。基因对我们的影响远超过我们的想象。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原生家庭。现在对原生家庭的讨论喧嚣之上,很多人认为自己长大后过得不好是因为自己童年的不幸经历,或者是父母不恰当的养育方式造成的。但事实上对于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基因是比养育方式更重要的。有一个很著名的故事,是关于一对双胞胎被不同的父母养育,他们的生长环境截然不同,但长大后,在智商、性格、喜好方面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除了基因之外,塞利格曼在研究中还发现阻碍人们改变的另一个因素就是生物机制。比如“减肥”。你以为意志坚定就一定能减肥成功吗?吃的少就可以瘦下来吗?“喝口凉水都变胖”击中了多少人的灵魂。这个原因就在于进化赋予我们的生理机制。我们的身体会因为摄入的减少自动调整新陈代谢,为了维持自然体重,吃的越少,你的新陈代谢就越慢。而自然体重又是有基因所决定的。所以,从长期来看,通过节食减肥是很难的。
当然,基因和生物机制也并不能决定一切。人类至少有一半人格是不能遗传的,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对那些不会遗传的东西加以改变。我们如何判断那些能够改变,那些不能改变呢?塞利格曼提供了三个标准:
1、这个问题是遗传来的吗?2、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很容易被证明吗?3、这个问题的背后隐藏的信念是不是很强大?
第一个问题,比如我们之前提到的减肥,这就是有生物基因造成的,所以我们很难通过节食来获得减肥成功。相反,如果一个问题是后天造成的,那就比较容易改变。比如一些心理层面的认知缺陷。比如惊恐症。其次,第二个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容易被证明,则相对容易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强迫症,越容易证明不洗手不会造成生命危险很容易,证明猛兽没有危险相对困难,因此,改变强迫洗手比改变对猛兽的恐惧要容易。再次,这个问题背后隐藏的信念是不是很强大?越强大就越没有信心,越没有信心就越不容易改变。
面对这种不能或者很难改变的事情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作者给出的建议就是“平静的接受它,把你的时间、精力、金钱投入到其他可以改变的事情上”
第二,什么是负面情绪,负面情绪能不能改变?作者认为我们无法彻底摆脱负面情绪的困扰。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心理方法来应对日常生活里的负面情绪。
对于焦虑。我们可以采用渐进式放松或者冥想的方法来缓解。对于抑郁。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电休克、人际关系疗法和认知疗法。前两种属于生物学疗法,效果快但是副作用大。对于愤怒。我们可以从心理、生理和行为三个方面入手,做出改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