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的遍知

作者: 故纸闲笔 | 来源:发表于2017-05-09 21:34 被阅读0次

所谓四圣谛里面最重要的一条,这是苦圣谛,苦的遍知。

佛经里面的苦分为四苦,八苦和无量苦。

四苦是指生老病死,四个苦,欲界众生都逃脱不了。

八苦除了四苦以外,还包括爱憎会,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和五蕴炽盛苦。

苦又分为苦苦行苦和坏苦三种。

苦集灭道,集是苦的因,道是灭的因。

在平常的生活中,苦的感受,就好像尘埃一样,时不时的升起在我们的心中。

看到春天的景色如此美丽,就担心春天很快就要过去,就伤感已经逝去的年轻时光。就惋惜过去没有好好珍惜的岁月。这是苦。

夏天天气炎热,身体感到很不舒服,是苦。

秋天叹息一年又要过去了,也是苦。

冬季寒冷行动不便,也是苦。

忧愁金钱是苦。想要更好的生活,资源不具足,这是求不得的苦。

被人羞辱看不起,这是怨憎会的苦。

更还有,色受想行识,五蕴炽盛而产生的苦。

五取蕴的苦是无量苦。

色就是眼睛所见,行就是行为,受就是感受,想就是想法,识就是认识。我们的所思所见所受所感,我们都认为这些是我。这些都是我们取来的。这些我们认为我的集合,都会产生苦。蕴就是集合的意思。把没有自性的五蕴,认作是我,就会有前面的七种苦。

我们的所见不是我,我们的所行不是我,我们的所受不是我,我们的所想不是我,我们的所识也不是我。

一切凡夫,不知道人生是没有自性的五蕴的假合,以为有一个我的存在,这就是我执。因为我知,就产生了各种贪嗔痴,就产生了前面的所有的死苦。

因为五蕴假合产生了我的执着,产生了我的执着后,就产生了我这个体生老病死的苦。

所以我们要遍知这些苦。

四念处的修行,也是要让我们观身如身,观受如受,观心如心,观法如法。要结合四圣谛,去作四念处的修行。在生活中去遍知苦。去知道苦的原因。去学习灭苦的道,最终达到灭苦的结果。

比如说我今天这一天,就无数次产生了苦的感受。

早上起来想要多睡一会儿觉,但是不能多睡,要起床了,就产生了苦的感受。

天气很好,但身体四肢酸痛,大脑昏昏沉沉,这也是苦的感受。

心里想要出去玩,但是却不能出去玩,这也是苦的感受。

看书和学习的时候,感觉自己很愚蠢,这也是苦的感受。

想要努力改变未来,却不知道切实可行的改变方法,也不知道是否最终能够得到想要的结果,这也是苦的感受。

认为自己有很多没有得到的东西,这也是苦的感受。

这些苦的感受如影随形,无时无刻不出现。

有时候需要努力将自己的心态从痛苦的感受中调整过来,才能够去思考,去做其它的事情。

就算一时没有感觉苦了,过一段时间苦还是会来。

要了解这个苦产生的原因,就是因为我的色受想行识五蕴炽盛,产生了我执,产生了贪嗔痴疑慢等等烦恼。

我们可以遍知这些苦,从四圣谛领悟解脱。

相关文章

  • 苦的遍知

    所谓四圣谛里面最重要的一条,这是苦圣谛,苦的遍知。 佛经里面的苦分为四苦,八苦和无量苦。 四苦是指生老病死,四个苦...

  • 李艳辉【努力组】精进打卡2018.02.05

    【日精进打卡第16天】 【知~学习】 《六项精进》2遍 共29遍 《大学》3遍 共29遍 【经典名句分享】 吃的苦...

  • 【兰若随笔】知苦离苦

    知苦愿离苦,这样的苦受了才有意义,知苦而不愿离苦,那就白受苦了,而且苦还会相续不断。菩萨知苦离苦,知苦而慈悲度众生。

  • 2019-06-23

    尝遍酸甜苦辣,才懂生命可贵; 历尽沧海桑田,才知平淡是福。

  • 知苦

    老僵是村子里的老乞丐,三年前跟着浩浩荡荡的逃荒队伍来到这个村子。 后来,国家招工挖煤或者进厂,逃荒队伍就又...

  • 知苦除苦

    佛教说‘众生皆苦’,释迦牟尼佛也是因为充分感受到人生充满了生、老、病、死等苦,才希望能够藉由修行得到解脱。...

  • 知苦离苦

    知苦离苦 作者:佛引 贝多芬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因为贫困,他没能接受高等教育,17岁时得了...

  • 佛学

    一、苦谛:说明世间是苦果。我们要知道苦有如病,应该遍知,这是世间的苦果,也是生死的流转。我们要知道所有的病,才能医...

  • 知苦知福

    通往幸福的方向总是艰苦万难。尝苦而知幸福的来之不易。我们总有一个幸福的理由,让我们面对辛苦和难路。 ...

  • 泪到唇边独自舔, 皆因珠颗苦含咸。 苍生未尽当尝遍, 后日才知当日甜。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苦的遍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pii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