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火车前面是山,后面也是山,左右还是山。再转乘大巴,一路还是盘山穿洞,车走在路上看着窗外深深的谷底,细细的水流,总以为车是走在高架桥上的,但其实不然,这只是盘山的路而已。我一路拍摄,导游小姐看到了,来了句“这有什么拍的,到了景点有你拍不完的,到时候你的手机就没有空间了。我们贵州最不缺的就是山了。”
我会意一笑,我想对于没有见过的便是风景,认为好看的便是景点。没有人能设定谁心中的景点,有的那也只是重合。客车一会上山一会又下山,路上车很少,这或许是出游的淡季吧。车上的人睡得睡,玩得玩手机,车上除了听见导游不断的在介绍这里的风土人情和注意事项的声音,还有就是客车发动机的声响。
听她说这段时间都没有下过团,上次接的一个团都是些老人,有耳朵不好的,记忆差得,有些事交待了几遍到最后还是不明白。我想导游也是一项很幸苦的职业,他们说的话多半是重复的,走的路也是一样,景点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上班的地点而已,早就看过无数遍了。我耳朵听着眼睛看着窗外变化的景致。
除了一座座不一样的山还有偶儿出现的村镇,或挂山腰或挤在山脚。好像每一个脚落都在建设着,变化着,下次来就又不一样了吧,旅游带动了这里的一切。前面出现了一个小镇,狭长的街道在山脚延伸,房子都努力的贴着山根,费力的让出这条公路来,房子雕楼画刻,外墙画着他们特有的图案。
有些外墙还用木片包了个遍,或是想给人一种过去吊脚木屋的感觉吧。行进了2个多小时,车上唯一的小孩子发话了,“还有多久啊,我想下去了。”同事的儿子5岁多点。小家伙一路上都很兴奋。
“你们都累了吗,要不要下车休息一下。”大家一致同意,车就在前面一个小村子停了下来,四周是山。
瘦的像竖着的芒果,胖的像立着的鸡蛋。都郁郁葱葱,空气清新的很,大家都下车来活动活动筋骨,拍照的拍照。村子建在山脚上,前面有一块狭长的平地,公路从中间穿过分成了左右两块,右边靠村的修了几个池塘,塘里种了些荷花,还没有到出新叶的时候。
村前还建起了一个小小的广场,在路边沿池塘修了栈道,一个老人带着几个小孩在通向村子的栈道上滑滑车,对于我们的到来他们并没有感到稀奇。
看来他们是习惯了来来往往的人。老人穿着他们自己的服饰。一路上我也见到一些年长的妇人穿,兴许她们就是最后一代穿民族服饰的人了吧。在前面路过的街道是很少有看到年青的人穿这样的服饰。公路的另一侧的空地上也修起了栈道靠山边还修了好几座小房子,看来这里也是要搞旅游的。
这块空地在之前定是这个村的耕地。太阳掩在了山后,大家停留了片刻就又起程了,司机说前面不远就到目的地了,大约还有半个小时的路程,这或许是最振奋人心的话了。荔波一个最近才知道的地方,这还得益于“贝爷”。飞瀑深林,当城市出现在眼前的那一刻,一下子就感觉回到了现实社会。
一路的崇山峻岭,真是插翅难飞。今天的行程或许就是摆渡吧。来到下榻的酒店已经将近晚上七点,天色早已模糊不清了。安排好房间,放好行理后接下来就是吃饭了,早就饥肠辘辘的了,饭桌上宋姐吃了一碗就不再吃了,她说留点肚等下出去吃小吃,听导游说这里的小吃很好吃,对于一个“吃货”怕是非去尝尝鲜不可。
饭毕三五成群的要去逛逛,我有些不愿意去,这一天车路着实够累的了,再加上昨晚没有休息好的原因。况且这座小城也没有什么可逛的而且还是晚上,也不是方便。城市多半是千遍一律。同事邀约不好退辞答应小走一走,街上没有什么行人,出租车也没有看到。看来不能走远这可完全得靠脚力。
我还有两个同事三个男的,其它人先走了去找吃的了,有些还得回房间打扮一下翻。我们纯粹出于瞎逛,没有目的乱走,同住的同事想找个缝衣店缝裤子,他说裤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开了线,街上还算干净。路边卖的一些东西,好像在全国哪里都能买到。有些失望起来,傍边的一间店铺写着特产,好奇的都钻了进去,一看都是些茶叶。
我看到一个像香袋的东西,拿在手里仔细一看,写得却是糖果,我又问了问老板,老板肯定的点了点头道“要不要打开看看,很好吃的。”
我摆摆手放下去,大家都出了店正走着,一个人从后面拍了肩膀一下叫起来,我吓了一跳,回头原来是彩虹小姑娘。“吓死我了,你们怎么也出来了。”
“我原来想吓小付。”她笑着说。
“哦,那我原来还是个替死鬼哦。”
她咯咯得笑道:“你们准备去哪里啊。”
“随便走走了。”
“我们都是路痴,怕走丢了,跟你们一起吧。”与他同行的灵芝姑娘说道。
“好啊。”
一行五人东游西逛,路过一个服装店,彩虹拉着灵芝去看,我们三个男的在外面等,好一段时间她们还在里面,我们等得有些不耐烦,我进到店里坐着等。原来她去试衣服了,到最后并没有买。大家又提议去小吃街去看看有没有好吃的,一路走一路问,在路的对面看见领导一行人,大家汇合后,领导他们是要去江边看看。
我有些不想走了,我说:“谁想回去的,我要回去了。”
“我也不想去了,我们一起回去吧。”灵芝姑娘拉着彩虹道。
我们跟领导他们道别,她们俩还是想去找找吃的,问路人说就在前面,走了一段果然就出现在右边的街道上。一长街的都是弄吃的,什么烧烤,小炒,汤面,应有尽有。走了段也不知道吃什么好,因为都刚吃过饭,并没有什么食欲的原故。
最后商议去吃烤豆腐,说是这里的特产之一,路边一家挂着牌子置着烧架,并没有看到顾客,来人本来就有多。我们向前问了问,女主表示有的且是地道的,她说豆腐是自己做的。我一看她拿着一小块豆腐出来,我惊讶道:“就这么一点么?”
“是呀,不过里面有很多小片的,够你们吃得了。”女主打开了包纱展示给我们看。
确是分割成很多的小方块在那里,有好几十块。我说:“像这么一块豆腐在我们那里才卖一块钱呢。”
“不是吧,我们这可跟你们那里不一样呢。”她动作的手停下来说道。
“是的呢。”一傍的灵芝说道。
“不过看上去是有些不一样,烤吧,烤吧”我说道。
其实我是觉得这个价格有点贵,男主看上去有些不高兴,我知道我的话可能有些伤了他们,他搬了一个小灶过来,放上三套一次性的碗筷来,碗里放了辣椒粉。“你们都吃辣么?”男主问道,
“可以得,在这里烤么,不是在你那里烤么?”我有些疑惑的问道,
“对的,你们自己要边烤边吃。”女主说,
“怎么烤?”我们问道,
“等下,我来教你们。”女主说,
不一会儿男主从里面拿了几块燃起的木炭放在小灶里。女主走来用筷子把豆腐夹起一小块来放在网架上面,她夹了好几块,又用刷子抹了些油,一会又翻过豆腐来,这边就烤得有些微黄了,她又抹了些油。
上面的油似乎沸腾了在上面微弱的炸裂,她又翻了一边,先前上油的一面就微微的鼓起并发黄,她说:“好了,你们可以吃了”
“就这么吃么?”我说,
“也可以,不过你们粘点辣椒粉味道会更好。”女主说。
我们都夹了一块,“味道还不错,跟我们那里的确实不一样。”我说,
她们两个却吃不习惯。她们两个又点了一个茄子,火腿,还有几串肉,女主说是鸟肉,“哎!特产你们都不吃,吃那些干什么。”我说。
“这还不好,我们烤你来吃。”灵芝说道。
“我也吃不了了,怎么办。”我说,
“这才多少,慢慢吃。”灵芝说道,
其实也真的不多,要换平时我两口就给吃了,可现在是真的不想吃东西。“还是打包吧,我也吃不了了。”我说道。
到最后三个人一块豆腐,一根茄子都没有吃完,老板都有些不明白。路上的行人更少了,我们差点就迷了路,还是一路走一路问的回到住处。第二天早上吃完早餐七点半就向景区出发了,这都是为了避开客流而准备的。还好景区离住处才半个来小时的路程,景区门上写着大七孔。
一弯碧绿的水流淌着,两岸是高高的山峰,都是石灰石质的山,可以看到裸露的青色石头。其实大家都被这所误解了。都认为大七孔桥就在这里面,但其实大七孔并不在这里面。进入景区朔溪而上。水碧绿碧绿的,甚至有些青色,透明度并不好,可能是水中矿物含量太高的原故。导游一边走一边解说。
她指着对岸的山峰说道:“你们看那边就是恐怖峡,传说以前人们从这里路过喊一声,上面就会掉石头下来。其实呢是上面的动物碰下来的,但以前人们并不知道。”
对岸的石峰上,中间有好几个洞窟,人不可至。有些人就吼了几声,看看会不会掉下东西来。景区里显得很安静,我们是第一个先进来的团。有人提义一起唱首歌,有人唱了两句又没唱了,可能是会唱的不多吧,也可能是大家并没有兴致唱吧。
河里有机动的竹筏开来开去,导游说等下回来时有要坐船的可以到前面去坐,转过一个弯就看见了乘船的地点,对岸有几个房间在那里,前面有一条吊桥可以过去,导游说:“有没有要唱山歌的,要唱的可以去对面去唱。”
宋姐问王工:“你要不要去唱。”
王工说:“要的。”
我有些不明白前面是有几间房子,可是上面挂着分明是洗手间的牌子,或许那还有一间是的吧,我认真的想去探个究竟一来也要去洗手间。桥上有些晃,走到桥的中间,河的上流不远处可以看见一个巨大的石窟,斜对着我们深邃漆黑。
我说:“你们看那是不是天生桥。”
大家都相继的走上来看,导游说那就是天生桥,它横旦在峡谷上,由于弯道的原因在这里只能看到上半部分的桥身,大家纷纷驻足欣赏拍照,我走到对岸看了看并没有所谓唱歌的地方,我想大概是太当真了吧,我解了手出来看见导游小姐在桥上等大家。
我走过去说道:“我被你们给骗了,刚刚你说唱山歌的来这边,我跑过来一看确是个厕所。”
“哈哈,你认真了吧,认真就输了。”她笑着说。
我有些不好意思起来,“你怎么站在这里不走呢?”
“等他们,怕他们走错了,原路返回,这边不好走。”我点点头。
此时后面又来了旅游团,人渐渐多了起来,我得赶在他们前面到天生桥去。渐渐的天生桥在眼前变得明朗起来,好座天生桥。高20余丈,整石生就,根连地,肩连山,两壁摩崖,桥身上如雕镌一般飞须走眉,尖刺刺的。桥身上还有水滴滴下来,又像水帘洞一般,桥洞里阴凉无比。
它横跨两岸,桥下水潺潺,桥上郁葱葱。世人难造。大家各种姿势各种拍,后面的团赶上来了,一下子变得拥挤起来,那团里的人都五六十岁上下。
导游说:“再往前就‘妖风洞’了那边是过不去的,有要去的看的可以去,等下我们要从原路返回的。”
大家有些凝惑,有人问到为什么没有看到七孔桥,“七孔桥在外面,不在里面。”导游说道。
出了景区上了大巴导游说“等下我们会经过大七也桥,我会告诉你们,但是是不停留的。因为那里还没有开发。”
车开了没多久导游就说“前面就到大七孔桥了,大家注意看。”她指着车窗的右边。
大家望向窗外,在经过一条桥时,果然看到一条身上长满草木的桥静卧在河上,一滑而过。像是荒弃了般。曾经的繁华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我们刚刚经过的这条现代的桥。来不及细看,就已经掠过了。
导游说“大七孔没什么可看的,小七孔桥的景点才好看。”她一边介绍景点一边说着注意事项,外面的大巴车是不能进入景区里面的,下了车进入景区里再转乘摆渡车,景区有些大,走路太费时间。
导游的安排是先坐车直到西门再从西门开始游玩回来。人很多,车上不止我们一个团的人,还有别的团的人。车一路掠过,不时有瀑布呈现在眼前,大家都惊呼起来。
导游说道“这还是小的呢,像这种瀑布一到下雨天到处都是。今天的水量少了,前几天那比这壮观多了。”
我紧盯着窗外不愿错过任何一处从眼前滑过的风景。途中有一股水从车顶上流过,再倾泻在左边的河里,发出轰鸣的声响。我问导游说“这个是天然的吗,还是人造的?”
“这当然是天然的,这里还须要人造的吗?原本从这里路上注入到下面的河流的,可修路车要从这边过,就把水接了一段跳过公路去了。”导游鼓着眼说。
我想这或许也算是一种奇观了吧。不对多时下了车,导游小姐说到“前面有一个景点,大家10分钟时间去游玩,这个景点不大。等下再去那边坐车去下一个景点。”
大家四散开来,傍边一条碧绿的河水从坝上坠下来形成了一帘瀑布,游人纷纷,拍照的,驻足凝望的,游荡的。好像这里的水都是这般的绿,绿得发蓝。美得让人窒息。若可以真想永伴其间。希望它永远的就这么流淌下去吧。
我还来不及细看,那边就又要出发了,还是坐车,景点之间相隔很远,中途去了在来时见过的瀑布,翠谷瀑布,这瀑布很是奇怪溪水肆无忌惮得从山腰上倾泻下来,流水都是从山谷里走,规则在这里似乎不适用的,它偏偏从山腰上走。山体不是很陡,水贴着山体急流下来,远远看去像是一条条哈达。
下游的另一个大的瀑布拉雅瀑布与这一样也是从山腰里窜出。若不是神来之水,那么就是这水一时走错了路,或者是想抄近路才从这半山腰上奔下来的吧。正是这奇山怪水造就了这里的奇景“水上森林”,水上森林是一处溪水与树木相间的景观,可谓林中有水,水中有树。
穿越水上森林下游的响水河上上演了一场瀑布盛宴――68级瀑布,单从这字面就知道这瀑布有68级,与其说是68级瀑布倒不如说是瀑布的一场聚会。你看它一级级如步梯般有致,但又形态各异。在下游水流的平缓处有一座青色的桥,只见它横卧在绿水之上,静悠悠的。水绿得发蓝,静得像面镜子但又生机昂然。
两岸古木森森,从这头到河的对岸共七个大小相同的拱桥,没错这就是小七孔桥。桥面平坦没有护栏,若不是亲眼所见,不会相信这世间会有这般的水这般的桥。它的美非身临其境而不可知。我们走过桥如同过往的商人,就要告别此间,无限的美依旧。
小七孔桥是景区的最后一站,出得景区坐上我们来时的大巴车,已经是下午2点多钟了,腹中早已空空如也。可是吃饭的地方还在前面,可谓饱了眼福饿了口福。吃完饭没做停留又继续赶路,这时已将近下午3点。太阳火辣辣的,导游说是我们带来了太阳,她说就在我们来的前一天这边都还是阴云未散。
一种在路上的感觉猛然来袭,这两日来除了晚上睡觉外,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坐车。一路高速满眼里还是山,到达吃饭的地方时已经是晚上6点半了。天有些微暗了。公路两傍是在建的仿古的房子,仿佛穿越了一般,又像是异域。
下车即到饭店,饭店的门口有工作有工作人员在那里等候,他们吹着笙唱着歌,端着酒给来迎接游客们,导游说这是他们好客的习俗。被他们这一唱一迎仿佛有一种归家的感觉。疲惫烟消云散,客人一拨接一拨,上得楼来吃的长桌宴。
只是中午吃得太晚,又吃得过多,现在没有感觉到饥饿。席间他们还一桌一桌的唱歌敬酒,她们的歌声很嘹亮。氛围很好,只是苦了那些敬酒唱歌的妹子们,客人很多一桌一桌的敬。
唱完歌后她们再来了句“老板们,请慢用。”我有少许的悲伤,她们以前不必这样的。他们以前唱歌是真的高兴的,她们以前不必这般的反复无常的歌唱的。晚饭后还要坐车去住的地方,导游说我们的住的地方就在苗寨里面。
但是站在这里双目所及的地方并没有看到什么大的村寨。客车一路下坡,回头一看原来我们刚刚是在一个山顶上面,公路在巨大的山体上盘旋。下到山脚的停车场时,天已抹黑,四周重重大山围拢着,有种插翅难飞的感觉。
下了车往前走了一段路程终于看到了苗寨的大门,其实这只是景区的大门,真的苗寨还要往里面走一大段路程,这是进去后才知道的。进入景区大门后再转乘景区的巴士车,几分钟后就到了真的苗寨集居点,里面道路太窄及行人太多车是不允许进入的,只得步行,天早已漆黑一片,前面一片灯火通明。
到处都是店铺多半卖的是一些地方的特色。音乐酒吧,有时你不知道自己倒底置身何处。也许是有些累也许真的很远,感觉走了很久,导游带我们穿过一条风雨桥,然后又是坐车。车盘山而上,在半山腰的一个车站停了下来,导游说这里是个观景平台,可以看见整个的苗寨全景。
游客很多,占满了小小的一个平台,对面山上的人家的灯光层层叠叠,依次而上。左右形成牛角之势,不知道这是有意还是无意间形成的。导游说还得往上走,我们的住的旅店不在这里,大家有些报怨起来,导游安慰到就在前面了。
一行人又往山上走了一两百米总算到达了住处,拿了房卡入到房间里休整了一翻,大家又在微信群里约下去玩。我着实有些累了,想想晚上也看不了什么。唯一想去的地方就是那个观景平台,看看夜景吹吹风。我们来到观景平台上,人还是很多,风也很大。不多时他们又嚷着要下去,我拒绝了,一个人在观景台站了会儿拍了几张照片就回去了。
早上被他吵醒后眯了会索性起来,吃完早餐就下来了,在路上看见一个当地的妇人拿着一把柴刀,她穿着当地的名族服。肩上扛着几根没有叶子的细长的柴杆,像是用来做豆架或是瓜架,往山背面走去,游客对于她来说是习已为常的事了。
来往的游人并不影响她的劳作。此处是个小山脊,右下面是昨天晚上的那个观景平台,左下面还有很多人家,她的家也许就在这边吧,不知道这一切有没有让他们的生活都变得更好。白天一切都变得清晰起来,昨天晚上的灯光现在变成了青灰的瓦房。
依着山势而建,密密麻麻。远处的山脉连天接地,仿佛没有尽头。下到山脚大家就各自分散了。我一个人在街上瞎转悠,游人端着长枪短炮的拍来摄去,而我只有一台手机。听同事说这里脚下鹅卵石拼出的图案都是这里的女人的作品,他昨天晚上亲眼看见的。
我走在路上看着鹅卵石铺就的图案,平整规整。难以相信这是手拿缝线的女人所为,直到前面几个蹲在地上劳作的女人的那一刻起,我彻底振憾了。对于脚下的图案我踩也不敢踩了。只见她们一个个把小石子嵌入铺了水泥的地面拼接,有些高了的石子她们就用手上的工具抠出来,又再找一个合适的填补上去。
这工夫与她们绣花相差无几。路过的游人不断的为她们摄影。我静静的离开不做打扰。这里已经完全的商业化了,到处都是商铺偏僻点的地方就开旅店。前面有上小路标,右手边指着守寨树,路都是小巷子,有时候你会怀疑自己,有没有走错路。
我往守寨树的方向走去,路上总是出现很多的叉路每个路口必定会出现吸人眼球的指示牌,像咖啡馆,旅店啦,手工艺品店等,给人一种一探究竟的冲动。我见过一个旅店的指示牌他用小木板写上一句话,像是禅语,富有哲理,每隔几米或是一个转弯就有一块这样的小木板。当然不是重复的。就为了看这些禅语我走到了那家旅店。
虽然旅店不是想像中的优雅但这些语句足以说明他的气度。小路很陡,一个妇人牵着一个小孩子小心翼翼的从陡坡上下来,妇人不时提醒着小孩子小心往里边走,上了坡,又是一处人家,房子建了不久外墙还没有装修,几个人在那里搬着些东西,商议着什么,像是屋主。
右边有道铁门,就是那家旅店,围墙上前面贴满了一张张纸,上面写满了字。像是旅客留下的。前面的巷子里几个艺术的青年,像是刚刚从旅店里出来,背着包,还有一把吉它,相机。一个失明的阿婆坐在前面一个路口,傍边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帮人代收钱币,还有一个篮子,里面装了些零钱。
她听见有人路过就说看“某某民间工艺往这边走。”
又是一个下坡的路,我怕又是返回去的,我没有去看。这里的路似乎都是单线连接的,这里偏离了守寨树我只得沿路返回。已经快到半山腰了守寨树还没有要出现的样子,心理有些打鼓,但是那淡红的路标坚定的指着前方。
像是就在前面不远处。走在这陡坡的小道上我的呼吸有些粗重了,但路边的商店还在继续。路弯处有一只老母鸡带着几个小鸡在觅食,一个女孩恰巧路过,她凝神的注视着。她穿着短装,这样的天气介于可穿也不可穿的时候。我拐过路口眼前有些空旷起来,房子有些稀疏了,我看见前面一颗很大树直指云天。
我那必定是守寨树了,我加快脚步像是做最后的冲刺,不出所料,那就是守寨树,路标清楚的指向它,它吐着新绿孤立但又不孤独的立在一个房子脚下。我扶着护栏拾阶而上,一米两米走到它的跟前,树杆上挂着一个牌子,写着守寨树。
并没有想像中的庞大,它的根像是地基般没在陡坡上。搂抱不住的树杆笔直的申向天空,投下一簇簇绿萌,像是枫树。我摸了摸了树杆,抬头看了看。我不知道要做些什么。站在台阶上可以看到对面山上的观景的平台,此时显得那般的遥远。
上面有一户人家,房子还在建,侧首的门还没有装,看着是个偏房,台阶上几坨马粪。想是个厕所正想去解解手,发现里面一个男人在打电话。那个男的走到门口,看见了我又返回了屋里,我不好意思再向前,退了回来。
下来时我走了另外一条路,但这条路不过是去到另外一户人家,这里的房子就像是建在台阶上一般,只不过是放大版的。下面一户人家,走几步台阶上面又是一户人家,尽管是在这山上,他们也还是装上了自来水,在一处房子外面我看到了水龙头及湿漉漉的地面,房子看上去有些简陋,门上落了锁。
头上的一户人家,看见一个老人带着两个小孩子在玩,老人像是训斥着什么。转过一个弯又下到了原来上来的路上,下山的路好像就只有这一条。回来的路上碰见一个阿姨提着很多菜往上走,看来是为午饭做准备了。我又回到了下面的大街上,
我本以为节目表演是不值得一看的,况且是景区里面,一天两场,演员都像走过场式的。导游约好大家十二点钟集合,表演是十一点半钟开始,现在就快十一点了,去别得地方时间上显然是不够的,更何况太阳很大。
进场的人排成了长龙,我想再到广场去坐一坐吧,打打盹眯一会也好,夜里没有睡好,与人合住的弊端就在这里。同住的同事晚上约起来晨跑看风景我拒绝了,同事好像兴致很高。我只想好好的睡一觉,弥补一下这几天的睡眠,因为从出发前的那天晚上,我就没有睡好。
本来睡得好好的,半夜里一只老鼠闯进房间动作太大,把我给吵醒了。这只老鼠早就是我的邻居了,无计可施,赶又赶不走,只好井水不犯河水,相安无事便好。谁知道那天它整出那么大的动静来,我睡觉素来以雷打不动,那晚却被这个家伙吵醒,我本来不怕老鼠,但在很多的新闻或者书上看到,说老鼠饿了也会啃食人的。
我因此对此物有些防范起来。心理有些不安,我的房间里又没有什么可吃得,窗户又是开着得,我怕它再次来饿极了也咬我吃。想着想着,就清醒了就再也睡不着了,我仇恨起来,我定要买个鼠笼把它逮了去。就用手机在网上找,谁知道把付款密码给忘了,试了几次都不对。最后鼠笼没有买成,觉也没有睡成,一直到天光。
仇恨或许只能让自己不安吧,而被仇恨的也没有因此而不快。出来第一个晚上就与现在同事同住,他又很晚才睡,半夜还起来尿尿,他还睡在里面的床位,我的床位与厕所只有一块玻璃的厚度,隔音隔光效果可想而知,于是乎我也被迫夜起尿尿。
昨晚我特选了靠窗的床位,知道他有夜起的习惯。果然晚上没有被他吵醒。但是只是赢了一回合,清晨我在梦里被他叫醒,他丢给我一句,“我去跑步去了,等下回来。”看看时间才六点多。我还是很困,躺在床上却再也睡不着了。
我穿过人丛,抬头看见了领导与两个同事从那边走过来,一个同住的同事。他们也发现了我,招了招了手,我站在原地,我问道“你们去哪里玩了。”
“博物馆,你呢。”同住的同事道。
“你们不是去过了么,怎么又去。现在去哪里?”
“没什么可玩的,又去了。走,进去啊,现在去看表演了。”
“还早啊,进去干嘛!”“早点进去吧。”领导说道。
我想领导这么好玩的人,昨天晚上都出来遛达,今天都要求进去了,还是进去吧,我跟在后面排队入场。表演场地不大,满坐也许1千人左右。三面可坐人,一面向阳,几乎没人去那里坐,剩下的座位也坐得差不多了,我庆幸跟他们进来了。
我们只能往上走,见缝插针地坐了。人还在陆陆续续的进场。不多时主持人场了,一时间就安静了许多。他说了些客套的话,他请出了一位书法家,年纪近七旬,听他说是国家级的。我不是很了解,现场抬笔挥墨献字。果然写得苍劲有力,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
一幅“鸿运当头”写就。傍边的两个幅手把字幅左右展示给大家看。住持人说如果想请字的可以去刘老那里去问工作人要,当场写给大家。当然是要付费的。名额是有限的,每幅只有5至6个名额,现场很多人都表示要一幅。
到最后其实远远超出了他所说的数目,这或许就是营销学里面的饥饿法吧。刘老又写了一幅“家合万事兴”。随后就退场了,在台下帮请字的人写去了,我看表演没有开始也凑了过去看,我不是要得一幅字,我只是想看看刘老的手法。请字的人很多,刘老写了幅又一幅多半是重的。节目已经开始了。
我看了几幅又回到了座位上,这时第一个节目就到了尾声了。节目是舞蹈,苗族人的舞同其它少数民族一样,自然洒脱。不像其它的,都要求要有很高的专业技术素养。从小就得练,跳舞都能整出职业病来,这舞或许不再叫舞了更像是“武”了,但是少数民族的舞蹈他们就不须要这般的苦练,不必为了去追求那常人难以达到的一个动作而失去自身的自由。
他们更多得追求的是身心的解放。我没有看到他们高难度的一字码,没有看到那无数的原地旋转,没有看到那指间撑地身体上引的摆动。我只看到了自由与奔放。他们的乐声快鸣,他们的歌声尖厉,似乎是在对这重重的大山的反抗。
我们只是看客与过客。一时难以明白他们所要表达的一切,尽管住持人对每个节目都有说明,但我们看见的都只是表像。真正的内含不是表演者,不是住持人,不是我们这些看客所能明白的,而是祖祖辈辈生长在这里的人们的祖先。
一路走来除了让人惊叹的风景,还有就是让人动容落泪的歌曲。这世上让人感动落泪的歌很多,但前提都是知道他的歌词的,但是在这里我却被不知道他歌词的歌声所感动落泪。表演者以树叶当乐器,吹出歌声来。这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电视上也都看过的。但是他所发出旋律让人感动,表演的是一位青年,强壮黝黑。
手上拿着一小条树枝,上面有十来片小小的树叶,他摘下一片来,向周围的观众展视一番,然后放在嘴上就吹奏起来,高坑嘹亮的声音瞬间灌满全场,似虫鸣,对大山的感恩。似兽语,无拘无束的撒欢。
似鸟叫,飞越崇山峻岭的自由。这不正是对生长在这片土地的人们的写照么?一股暖流涌上心头,热泪盈眶。如果你没有用心听过你不会感受的到,如果你没有看过这里的风景你不会理解。
想想这一路的光景,除了山那还是山,这里的山不张杨,但也不含糊。要么连绵成片,要么独树一帜,不似张家界那般的瘦骨嶙峋,不是西樵山那般孤单成影。山就是山结结实实的立在那里,撼也撼不动,绕也绕不过。
山窝已不足以形容,我想山海更加贴切些吧。我的家乡也有山但不是这般的密集,在这里平地是种奢侈品,一路走来最难见到的就是平地了。我只知道在火车入境后现光的是山,不现光的便是山洞了。就连火车站也是挤在山缝里建的。
最后的节目是族里的长者合唱,声音混厚深远。带着无尽的沧桑与奥秘。节目表演完后还有一个互动的环节,很多人都走向了舞台与演员们一起跳了起来。四周响起了《远方的朋友请你留下来》的歌。
不同的是这是那些苗族姑娘们唱出来的,她们用那尖厉的嗓音齐唱了起来。像是真情的流露与挽留,不知为何我的眼泪又来了。是被她们的嗓音所动,还是对她们的境遇所感动。还是即将离开此地的不舍。
我用手擦了泪拥在人群里怕被人见了莫名其妙,出来后我迅速地跑去洗手间洗了把脸,以此来掩盖我的泪眼。我们即将踏上新的旅程,西江啊,我今生还会再来吗?也许会吧。也许不会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