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三天开始更新简书,对每天的工作进行简单的回顾,虽然内容各异,但是都离不开一个思考主题,那就是如何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更加吸引学生。
前天正好开始认真面对这个问题,所以昨天当陈主任正好谈到这一点时,我很受触动。今天上午第三节课,我在八一班听了陈主任讲的《桃花源记》第二课时,主要围绕课文的内容和陶渊明的理想展开。学生们提出了他们的疑惑,问题都提的非常好。
陈主任在上课前也幽默地说,今天准备给学生上一节评书课,她也是真的这样做了。以“话说从前有个打渔人……“为开端,时而普通话,时而方言,以讲故事的形式将《桃花源记》的故事情节、学生的疑惑之处、文章虚构的依据和陶渊明的理想都串联了起来,学生们听地津津有味,好几次都忍不住要笑起来。这么生动有趣的课,既讲授了知识,又收获了快乐,师生都幸福而满足。我想,这应该是符合一堂好课的标准的吧!
我第四节在七班上的第二课时,恰好上课前白板出了问题,直到上课也没有修好,只能作罢。上课先是提问了第一课时的文言知识和翻译,紧接着自主学习。巡视课堂发现同学们大都能体会到陶渊明的理想。在小组交流环节,好几个学生向我提出他们对于文章的一些疑惑之处,我表扬她们善于思考,也鼓励她们勇敢地提出疑惑。
在全班交流的时候,大家有质疑,有辩论,有争锋,我微笑着倾听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看他们慷慨激昂地陈词。他们的这种状态也感染了我,在课堂最后十分钟讲解的时候,也是有意地改变了自己的讲课语言,使自己的语言更加有趣、生动,时不时还把课文中的一些小问题穿插进来,让她们边听边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听地很认真、很专注,也能很好地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但是这节课没有白板,也有其他的不足(教学问题未精心设计、板书不够规范)。
下课之后,我也写下了今日的课后心得:一节好课的标准并不是学生一直安静,而应该是有辩论、有争锋、有智慧火花的碰撞,让学生的思想和言语都活起来,让他们敢想、敢说、敢表达。而一个好老师,也许在每节课之前都应该好好想一想:这节课我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如何激发他们思考?鼓励他们敢于质疑和表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