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悦读国学与传统文化
《庄子》—内篇—大宗师—11

《庄子》—内篇—大宗师—11

作者: 微微读书圈 | 来源:发表于2019-07-07 21:40 被阅读2次
《庄子》—内篇—大宗师—11

11.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一起结为朋友说:“谁能够相互交往于无心,相互有为于无心?谁能登上高天巡游雾里,飘荡于太虚境界,忘掉自己的存在,而永远没有终结和穷尽?”三人会心地相视而笑,心心相印,于是相互结成好友。

过不多久,子桑户死了,还没有下葬。孔子知道了,派弟子子贡前去帮助料理丧事。孟子反和子琴张却一个在编曲,一个在弹琴,相互应和着唱歌:“哎呀,子桑户啊!哎呀,子桑户啊!你已经返回大道,可是我们还成为活着的人而托载形骸呀!”子贡听了快步走到他们近前,说:“我冒昧地请教,对着死人的尸体唱歌,这合乎礼仪吗?”

二人相视笑了笑,不屑地说:“这种人怎么会懂得‘礼’的真实含义?”

子贡回来后把见到的情况告诉给孔子,说:“他们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呢?不看重德性的培养而无有礼仪,把自身的形骸置之度外,面对着死尸还要唱歌,容颜和脸色一点也不改变,没有什么办法可以用来形容他们。他们究竟是些什么样的人呢?”

孔子说:“他们都是些摆脱礼仪约束而生活于尘世之外的人,我却是生活在世俗环境之中的人。人世之外和人世之内彼此不相干涉,可是我却让你前去吊唁,我实在是浅薄呀!他们正跟造物者结为伴侣,而逍遥于天地浑一的元气之中。他们把人的生命看作像赘肉一样多余,他们把人的死亡看作是毒痈化脓后的溃破,像这样的人,又怎么会顾及死生优劣的存在!凭借于不同的物类,但最终寄托于同一的整体;忘掉了体内的肝胆,也忘掉了体外的耳目;无尽地反复终结和开始,但从不知道它们的头绪;茫茫然彷徨于人世之外,逍遥自在地生活在无所作为的环境中。他们又怎么会烦乱地去炮制世俗的礼仪,而故意炫耀于众人的耳目之前呢!”

子贡说:“如此,那么先生将遵循什么准则呢?”

孔子说:“我孔丘,乃是苍天所惩罚的罪人。即使这样,我仍将跟你们一起去竭力追求至高无上的‘道’。”

子贡问:“请问追求‘道’有什么方法吗?”

孔子回答:“鱼争相投水,人争相投道。争相投水的鱼,掘地成池便给养充裕;争相投道的人,漠然无所作为便心性平适。所以说,鱼相忘于天下里,人相忘于道术中。”

子贡说:“再冒昧地请教‘畸人’是什么样的人。”

孔子回答:“所谓‘畸人’,就是不同于世俗而又等同于自然的人,所以说,天道所认为的小人就是人世间的君子;人世间的君子正是天道所认为的小人。”

相关文章

  • 读书笔记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 内篇 大宗师》

  • 《庄子》—内篇—大宗师—11

    11.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一起结为朋友说:“谁能够相互交往于无心,相互有为于无心?谁能登上高天巡游雾里,飘荡...

  • 低质量的恋爱,不如高质量的单身

    题记:“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内篇·大宗师》 (1) 记得还在念大...

  • 读庄子,第十四篇

    内篇.大宗师 今日读到大宗师,想来庄子的内篇已经读了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世间,德充符。这在之前是想也不敢...

  • 庄子·内篇·大宗师

    原文 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

  • 成年人的相处模式

    出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 相濡以沫 不如相忘于江湖。 —— 庄子·内篇·大宗师 一...

  •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太阳出来,为了生活出去,太阳落了,为了爱情回去。】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出自《庄子•内篇•大宗师》及《庄子•...

  • 用不同的角度看“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出自《庄子·内篇·大宗师》及《庄子·外篇·天运》。 意思是比喻河水干涸,两条鱼为了生存,...

  • 何谓真人----庄子14 《大宗师》之一

    庄子内篇的《大宗师》应该是除了《逍遥游》外,我最期待读的一篇。原因有三: 一是:本来的文学常识里,知庄子的《大宗师...

  • 《庄子》—内篇—大宗师—1

    【题解】 《大宗师》是讲能遵循“道”而生活的人,他们以“道”为师傅。庄子描述了古代“真人”的样子,平淡、自然、天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庄子》—内篇—大宗师—1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pni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