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穿梭,很久以前,当我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就像周围很多男孩希望自己成为科学家一样,我的心里也有一个作家梦(前因)。班级的图书角里留有有反复翻阅的书籍,学校的星光长廊也有我流连忘返的身影。我是新华书店的常客,我常用坚持不吃零食的零用钱在那里“一掷千金”。爸爸藏在床底下的书籍,被我反复偷拿出来看,我希望有一天我的文章也能在《收获》、《小说月刊》这样的杂志上发表。在那个没有智能手机的年代,我放学回家的第一件就看报纸和新到的月刊。
小学班主任是语文老师,每周都会给我们留一篇周记。这让很多同学头秃的作业,却是我酣畅淋漓的乐园。我时常会在周五放学的时候开始开始构思我想要写的东西,然后回家反复翻阅我读到过的能完善我构思内容的文字,这可能是一个简单的用词短句,也可能某一篇故事带给我的感觉。
我喜欢诗意的表达和震撼人心的故事,反复阅读和揣摩它们能让我感到快乐,且想触摸这由文字编织成的梦境。人们都会不由自主地模仿自己崇拜的偶像,我就是在引用和模仿中致敬一个又一个我热爱的作家。这些知识在往后的岁月里,被我反复拿来使用,然后渐渐内化,最终成为了我的一部分。在不顺遂的冷夜里,也许就是曾经读到的某句话某个道理仍在温暖人心。
我仍然记得周五的夜晚对于我来说是忙碌和充实的,我会在晚饭过后把自己锁在房间里开始冥想,然后在某一个灵感爆发的瞬间提笔写作,而一旦开写,思绪便源源不断地流淌开来。大部分时候,我很不愿意停笔,必须要写到写无可写才肯罢休。所以我的文章会很长,远远超过老师规定的数目,这也导致了一学期下来我的作文本要比正常同学多好几本。写完后我会反复修改并复工我不满意的部分,等到实在没有地方发挥了,便在作文本的空白处画上几幅卡通,让我的大作看起来更像那么一回事。老师说过,好的书里有好的图。那时我最喜欢看的《窗边的小豆豆》一书里,就有我最喜欢的岩崎千弘的插图。
我写诗歌,写童话,写家庭故事,甚至还会写连载小说。这一点也不夸大,我尝试着用几周时间写的连载,这得到了语文老师极大的肯定,一些同学也成为了我的读者。周围人对于我创作内容后续的期待,让小小的我得到了极大的心里满足,也从而更加热爱写作。我一向不是成绩拔尖的学生,但是因为作文很多人记住了我。都说梦想是璀璨的,而写作的时候我感觉我真的会发光。
妈妈有时会向她的朋友夸赞我写作文认真,一点也不用她操心。可我知道,写作对我来说是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就像有的同学会在周五回家就迫不及待地开始玩游戏一样,只不过我喜欢的恰好看起来更一本正经一点。
等到了小学高年级的时候,我已经不再满足于在日记本上涂涂画画了。我决心投稿,于是我誊抄了一篇我的得意之作直接寄去了我常年订阅的某家儿童文学杂志。老师说过,投稿被拒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也是成功作家成名道路上的标配。可没曾想到,一个月后,我放学回家,开始看新到杂志的时候,突然读到了几句似曾相识的话,并且越看越熟悉。一抬头,当我看见第一行作者一栏里赫然印有我的大名,顿时惊呆了,然后欣喜若狂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我的父母,第二天又告诉了老师和同学。当几周后,我从学校保卫处拿到了我第一笔稿费的支票(二十元),然后被爸爸领着骄傲地从邮局郑重取出了我人生的第一桶金。如今回想起来,这仍是充斥着意外的幸福。这笔钱,我至今没有花,我相信这一个吉兆,文字将会成为我的兴趣也会变成我的财富。
之后,一直到小学毕业,我时常投稿,每每都有收获,直到读初中的第一个学期,妈妈还接到过班主任的电话,说我有一笔稿费到了。写作让我的小学生活充满了幸福,也让我收获了荣誉,赢得了尊重。
我曾骄傲地以为,我一定与众不同。
所以我做到不同了吗?是开挂人生还是陷入烂泥?真相请点击这里查看。感恩遇见你,喜欢我文章的话请给我点赞和订阅哦,谢谢!ღ( ´・ᴗ・` )比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