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现年已经七十余岁了,退休前是商业口的一名老职工。据说笔头子不错,一直在单位办公室做文员。还曾被上一级单位借调使用过,不知因何故,后又被退回至原单位继续从事原来的工作。
原单位的人们起初背后也议论过此事,认为老王没有干明白。不然按照以往惯例,由上而下者,起码应当提一小职,很少会出现像这样原封不动而退回的现象。大家都只是猜测而已,毕竟谁也不了解真实情况。
熟悉老王的人都知道,他的硬笔书法写得还是有一定的功底的,一般人很难与其匹敌;但在文字表述与结构编排、逻辑思维上,还是缺些火候。这恐怕是他的软肋,也是他在办公室负责文案工作,数十年未被提拔的原因吧。
但他有一个最大的爱好,便是热衷于收集政府领导、科局长和当地一些有影响力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基本情况和奇闻轶事。
譬如,市领导籍贯哪里、有何爱好、发迹履职历程等等信息,他都讲得头头是道门清;谁是李局长的哥哥,哪位是王科长的妻子,某某企业老板的风流韵事等等他都能如数家珍。对老王有此爱好,起初与他多有接触的人们困惑不解,一个基层的普通职工,了解一些与自己八杆子打不着的上层人士小道消息有何企图。日久,人们慢慢便可看出其中的一些端倪。
一日,傍晚接近下班时分。办公室里的众人,便停下了手里的工作,整理桌面的材料,准备下班。好下班了,大家心情都挺愉悦,众人一边收拾东西,一边有一句没一句拉着闲呱。
王姐对老李说:“老李哥,听说百货大楼一楼经理要调局里工作,你知道这事吗?”还未等老李答话,老王但接上话茬,“有这事,百货大楼刘经理的表哥在市府里担任副市长,办这点事小菜一碟。”
老李为弥补上句话未抢到的遗憾,也神秘地向大家透露道:“咱们单位管采购的小高,据说工作最近也要变动,擢升情况尚不得而知。可能也会调入局里上班吧。”
还是老王嘴快,而且知道的也多,好像他是组织部长或者是人事局局长一样,没有他不道的事,抢着说:“小高可不会丢掉这个肥差,他要到大市区最大的商厦继续负责采购工作。”王姐有些不服气地说:“不会他家也有头头脑脑的亲戚在上面任职。”
“你还不知道吧”老王低声说,“他的表兄就是咱局长大人呀!”。
“你知道的怎么这样多!”王姐带着羡慕的口吻道,“老王你都从哪里得来的消息,到底准不准呀!”
“消息来源,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老王还卖乖,非常自信道,“不信,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真是朝里有人好做官,可惜咱没有那个福分。”老李感慨道。
接着,老李话锋一转,对着老王道:“你消息这么灵通,想必朝里也有人做官吧。”老李不怀好意地笑着说,“你什么时候也动一动,让大家也好跟你沾沾喜气。”
老王不语,一脸的尴尬。事过不久,老王所言之事全部应验。人们都称赞老王料事如神,大家都猜不到他的消息渠道在哪里。
一日,王姐上厕所在回办公室的楼道里,看见老王在领导办公室门口逗留徘徊。初次发现,她没有在意,以为是偶然之事。可能是老王欲找领导有事,听闻室内有人,而稍作停留。
自此之后,王姐多了个心眼留意此事。发现老王经常会若无其事地呆在领导门外,踯蹰徘徊。王姐这才恍然大悟,终于知道老王的信息源头了。
社会上像老王一样的人,如今还不少,平庸一生但害怕别人看不起,便不遗余力地打探一些小道消息或者知名人士的信息,以显视自己消息来源之多、人际交往之广,来抬高自己的身价。
还有个别常愿透露自与一些领导来往情况。前日与某某局长在一起喝茶,昨天与某某副市长在一起喝酒,为的是以接触人身份之贵而显视自己的不同凡响。
这样的人过得太累了,过好自己的每一天就好,无所在乎他人的眼色。希望大家实践并记住此话,我想放下包袱,你一定会感觉身心会轻松自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