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粮食

作者: 铅笔芒种 | 来源:发表于2020-10-09 21:18 被阅读0次

单位发了“制止餐饮浪费的通知”,得到热烈的响应。食堂的餐盘里,天天都有剩饭剩菜,顿顿食堂工作人员能收一大桶。确实是不应该的浪费。

四十往上的人都有食物匮乏的记忆。几十年前,吃饱饭就是种幸福生活。那时候,连大米白面等细粮都是有限的供应。粗粮是许多家庭三餐的主角。中国人吃得饱的历史并没有多么长。

人是擅长遗忘的。吃饱后追求吃精吃好,很快,这个欲望也满足了。浪费随之开始,并渐渐成为司空见惯的生活常态。做得多,点得多,吃剩就扔,大家似乎都忘了食物匮乏时的煎熬和渴望。

小学生时就会背的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也只是停留在口头背诵上了,习惯性地倒掉剩饭剩菜时,谁还曾仔细地琢磨那一粒一粒米的来处呢?

今天科技大大进步,现代化的农耕机械大量使用。去年这时候乘车去市郊玩。去时见到一辆收割机刚进入大豆地,中午回城路过那块地,收割机已不见踪影,一地的豆秧全部不见,只有矮矮的豆秧茬子整整齐齐地伸向远方。

表面看起来,一粒米、一捧面都来得仿佛比以往容易了。容易了,就不必珍惜,就可以浪费了么?

粮食是土地的恩情,是土地郑重的馈赠。民以食为天,土地用粮食养育人类,人类不能辜负土地的用心,不能糟蹋土地的心意。在人类琳琅满目的发明创造里,来自土地的原生态的粮食看着丝毫不起眼,但倘若土地的粮食供给稍有变化或不足,人类的世界就会改变模样。人当敬畏土地,也当珍惜粮食。

读报纸,有篇文章叫《把粮食装进肚子里》,读罢,深以为然。粮食的归宿,可不就是人的肚子么?粮食装进肚子里,是得其所在。丟到泔水桶里,是失其所在。人终此一生,都忙忙碌碌,也不过是求一个得其所在。既然知道自己终身都是寻找得其所在,那么,对于养活了自己生命的粮食,让它得其所在,不是应该的义务和必须的责任么?

在食堂观察,许多的浪费都是没有走心的随意之举。自助取食,往往取多,一会儿吃不下了,只好倒掉。少取一点,多取几次,又能吃饱又不浪费,不是很好么?只是许多时候,人们都懒,懒得起来再去餐台续取,浪费便在人的懒惰里滋生了。人们需要在取餐时植入一些避免浪费的意识,稍微约束一下自己,浪费的现状就可能有相当的改观。

人还有一种贪婪之心,一些人在窗口打饭菜时,愿意关注工作人员手中的勺子,心里老怕给自己打少了,一样花了钱,怕自己“吃亏”。而事实上,打到餐盘里的饭菜多数都有剩余,倒掉的时候人却不觉得自己吃亏了。打饭口前,人们往往希望多打一点饭菜,几乎没有人要求少打点,说吃不了。这是贪婪里隐藏的浪费。不浪费,也意味着人要修心。修心,修知足之心,修自律之心。不再浪费粮食了,意味着自我境界有了提升。

不浪费粮食,看似小节,其实关乎大计。大家应该从自己做起。

相关文章

  • 珍惜粮食

    看完《1942》我最深的感触就是珍惜粮食,爱惜父母。总是觉得自己不幸福,总是觉得自己为什么什么也没有,其实是一种病...

  • 珍惜粮食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首耳熟能详的诗,大家从小就学过,也并此教给下一代。我们都是...

  • 珍惜粮食

    单位发了“制止餐饮浪费的通知”,得到热烈的响应。食堂的餐盘里,天天都有剩饭剩菜,顿顿食堂工作人员能收一大桶。确实是...

  • 珍惜粮食

    古人常说:民以食为天。在人们的生活中,粮食是不能缺少的物品。农民伯伯流了无数的汗水才能收获一些粮食,如果把他们干的...

  • 珍惜粮食!

    节约粮食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让我们把视野转移到乡下,农村,田野里。多少农民在辛辛苦苦的耕种啊!烈日当空照...

  • 珍惜粮食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相信每个对这句古诗并不陌生,,但有多少人能理解其中的意义呢...

  • 珍惜粮食

    有一句俗话说得好: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李绅写的名诗大家应该都知道吧。现在,有...

  • 珍惜粮食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告诉我们粮食来之不易的道理。让我们知道了珍惜粮食的重要性...

  • 珍惜粮食

    小时候,吃饭的时候吃不下就把饭给倒掉,但是,自从上学学了一首《悯农》的唐诗: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

  • 珍惜粮食

    吃烧饼的时候,想到了女儿小时候的一件事。 女儿上中班的时候,就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很珍惜食物。 放学时,我去接她,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珍惜粮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psrp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