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原创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找米,即积累素材的过程特别重要。如何去找到素材并且积累下来呢?
第一、素材可以来源于网络报道,例如早新闻。我关注了《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每天挑选自己可能用得着的素材摘录下来,并加以评论,为以后写作文章积累材料。例如,我从2019年1月19号看到这样一则新闻:广西百色农妇麦琼方40年来坚持收集旧衣、购买食物,用扁担挑进山里资助贫困学子,已经挑坏了18根扁担。我把它归为“善”,写下评论:一个人,要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数十年如一日。小小扁担,挑的是吃穿,奉献出的却是满满的爱,这份爱,温暖了多少山里孩子的心。而这份爱,又会被孩子们收藏、传递到更多更远的地方,似麦琼方挑着爱心礼物攀登过的山,那份情义连绵不断,亘古长存。接下来,我又找到徐松楠守井盖、民警背老人过马路的事,都归到“善”的目录下,为以后写作关于善的议论文积累论据。
第二、素材来源于我们读过的书,具体如何活用书中素材,我会在第三部分详细解读。
第三、素材来源于我们的生活,这也是孩子们写出真情实感最直接的材料,生活中的美景、趣事等,皆可入文。
我们找到了素材,又如何积累呢?前面咱们聊到亲子共读,现在,咱们就聊聊亲子共写。家长和孩子共同观察一处景,共同做一件事,或者共同了解一个人等等,然后分别写一篇文章。写完后分享给彼此看或听,如果我们家长写得好,就可以引领孩子写好;如果家长没孩子写得好,孩子的自信心就增强了,写作的兴趣也就在一次又一次的亲子共写中激发出来。建议家长朋友和孩子坚持记日记,写日记的过程就是记录生活、积累素材的过程。日记可长可短,但尽量有一个主题,命一个好的题目,以后写作用到素材的时候,可以一下子就找出来。有几天,我家老鼠猖獗,被窝里也曾被它光顾,我写了一篇日记《与老鼠屎共寝》,读给孩子听。孩子见这么恶劣的住宿条件都能被我写出诗意,她不仅学会了记录生活还学会了乐观地面对困难。
刚才,有听众朋友微信留言,说自己的孩子读书很多,但写作水平不高,很多时候写不出东西。我和大家要谈的第三个方面的内容或许可以解决这类问题。
如何把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呢?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 孩子们上学用的语文课本就是很好的范本。
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朱自清的《春》,开头写人们对春天的渴盼,接着总体描绘春的轮廓,然后抓住几个特写镜头“春草、春花、春风、春雨、人的活动”细致入微地描绘春天的景象,最后赞美春天的“新、美、力”。这篇文章被主编们安排在秋季学习,而秋天也有它独特的景象,初秋、深秋景象不同。家长们可以陪着孩子到田野里找秋天,抓住秋天的特征写一篇《秋》。观察,是指眼耳口鼻手等各种感官共同作用的行为,可以借鉴《春》这篇文章的特写,去观察秋天的草、花、风、雨等,人的活动又与春天不同,多了对果实的丰收。通过认真细致的观察和记录,孩子们一定可以写好《秋》。
第二、从读过的书中找出激发写作的兴趣点或相似经历的人。
前面我谈到日记最好有一个中心,有好看的标题,这里,我就分享我的几篇日记小标题:《最美农家风景雨中寻》、《雪中漫步浓浓情》,《呀,这么多的小确幸》(“小确幸”的说法,就来源于网络),《我的小清欢》、《常想一二,不思八九》(来自于林清玄先生的《人间最美是清欢》、《常想一二,不思八九》)。
例如,前面谈到早新闻,积累生活中的“善”,我们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善良的人和事记录下来。林清玄《幸福的开关》中详写了自己躲到厕所里喝汽水的经历,生动形象地写出自己感受到的幸福。文章末尾有一组排比句:
有时幸福来自于自由自在的在田园中徜徉了一个下午。
有时幸福来自于看到萝卜田里留下来作种的萝卜,开出一片宝蓝色的花。
有时幸福来自于家里的大狗突然生出一窝颜色都不一样的,毛绒绒的小狗。
读完这些句子就可以引导孩子也写出几句“有时幸福来自于……”,然后多问几个为什么,用问题导入细致的叙事,每天写日记时记录下来就可以成为写作文的素材。曹文轩的《草房子》,通过秃鹤、纸月、细马、杜小康四个同学性格特征、家庭背景和学习生活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孩子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以及同学间互帮互助的感人场景。即使学生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伤害,但是孩子的心底还是纯真的。
以“秃鹤”为例来说,六年级的“秃鹤”因身体的缺陷——秃头顶,而成为学生“戏弄”的对象,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为此做出了反常之举:在“广播操”比赛这样的重大日子里,把自己头上的帽子甩向了天空,导致全校的广播操失控,而错失了“第一”的荣誉。“就这样,秃鹤用他特有的方式,报复了他人对他的轻慢与侮辱。”但是,即便是这样,孩子还是纯真的。他希望通过这样的举动来得到大家的认可,得到大家的尊重。可喜的是,他还是有着强烈地集体荣誉感,当他们学校的文艺演出缺少一个秃头的演员时,他毅然站出来,承担起了这个重要的角色,而且把这个角色演得一丝不苟,活灵活现。秃鹤在演出中感悟到了,只有为集体做好事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得到大家的尊重。
家长和孩子共读这本书后,可以通过书中的的人物引导孩子的成长,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勇于战胜困难的品格,然后让孩子用一周甚至一个月的时间观察班里的同学,详细记录几个有特点的同学的外貌、语言、动作、典型事件等,每天用日记记录下来,就会积累许多写人物的素材。
荀子《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意思是说: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学习语文从来都不能要求速成,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需要锲而不舍地去阅读和写作,而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的关键又在于“认真”二字。写作基于阅读,阅读又促进写作,二者缺一不可。阅读与写作都认真做好,不但中高考语文卷子能做完并取得不错的成绩,就是做人的修养也一并提高了。
最后祝愿各位家长朋友都能享受与孩子共读共写的愉悦!
(FM87.5《老师来了》,2月27号平凡老师做客直播间,教你如何培养中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文稿整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