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成为网络流行语,成为年轻一代向往的生活方式时,突然有朋友提出了“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
父母在,能不能远游?
朋友H的女儿周末和H聊天,突然问H:“妈妈,你为什么不生二胎?”
H愕然,问女儿:“你之前不是不想妈妈生的吗?再说要生早生了,也不会等到你高中才生,妈妈年纪大了生不出来了。”
H女儿不依不挠地说:“妈妈,你就生嘛,你还这么年轻。”
H更加奇怪女儿为何突然那么想要她生二胎。经过旁敲侧击终于问出了原因,原来是H女儿想出国了,但又怕爸爸妈妈没人照顾。
父母在,能不能远游?
H知道女儿想出国的心思后就忧心忡忡地找我聊天:“我们从小教育女儿要多陪父母,教她父母在不远游。没想到女儿大了,翅膀硬了。最近老想着出国,无论如何我都不能让她出国。”
我安慰她说:“说不定你女儿只是想去外国读完书就回来呢。”
H激动地说:“她说她想先去读书,如果觉得国外好就不回来了。”
我说:“那你到时可以跟她一起去国外定居啊,也不错嘛。”
H摆摆手,无奈地说:“那是不可能的,我老公是一个守旧的人,他肯定不会出国,他不出国我就要在国内陪着他。再说我们俩都不懂英语,让我老了拄着拐杖去外国过哑巴般的生活,我才不干呢。”
我说:“你想得太远了吧。你不让孩子去见见世面,把她留在身边,其实是绑着她,我觉得你对她也有点太专制了吧?”
H说:“你不知道,我表姐的女儿去了美国留学后就不回来了。去年我表姐摔伤昏迷时,女儿都没办法赶回来身边照顾她,想想就觉得可悲。我不想这样。”
我还想安慰安慰H不要想太多了,但H只是不断重复那句“父母在,不远游……”
父母在,能不能远游?
父母在,到底能不能远游呢?我给H说得我的心都好纠结。不过我记得我爸妈从小就教育我们趁着年轻要多出去见见世面,无论我们想去哪,爸妈都支持。爸爸还鼓励妹妹出国留学,如今妹妹也留在了国外定居。
父母在,能不能远游?
爸爸妈妈将他们自己的将来也计划好了,常常说将来不要加重我和妹妹的负担,他们自己能照顾好自己。
在中国“百行孝为先”的传统观念里,我们必须要在父母身边照顾父母才算是对父母尽孝,但多少留在父母身边的儿女却背上不孝的骂名。正如我婆婆常常在家唠叨的“如今年轻人教精了老人家,老人家还是自己照顾自己的好”。很多留在父母身边的年轻人不是啃老族就是常闹家庭矛盾,相爱容易相处太难啊!一家人住在一起常常磕磕碰碰,还不如距离产生美。
于是我婆婆在听过了很多老人家的怨声载道后,她常年留着自己的空间,当一个独立的老人家。她与我们之间,既亲密又相互留着空间,她有时住我们家,有时又回自己家。她对自己以后也做好了打算,说以后不会靠儿子养老,她自己会照顾自己。就是因为婆婆与我们之间的距离感,反而让我们亲密无间,婆婆也逢人就夸我们孝顺。
父母在,能不能远游?
孝顺父母到底是什么?记得曾经在张德芬的书中看过:孝敬父母有三个层次,第一是以财奉养,给父母提供好的物质条件;第二是以身奉养,在父母身边照顾他们;第三是以智慧奉养,父母也有他们自己要学习的人生功课,子女不能一味迁就他们委屈自己。
高层次的孝顺我想不是子女在不在身边,而是子女能给父母以精神的滋养。父母的孤独感从来不是子女在不在身边,而是子女有没有用心陪伴。
如果子女留在父母身边,天天吵架惹父母生气或啃老导致家贫,那还不如一个远游的子女天天打电话给父母或汇钱给父母来得暖心。
古语“不孝有三”的第二不孝是:“家贫亲老,不为禄仕”,意思是在家贫父母老的情况下也不去谋求仕途或赚钱养父母。这不恰恰就是鼓励年轻人要去开创事业,为禄为仕,以奉养父母,光宗耀祖,这才是真正的孝顺。
父母在,能不能远游?
父母不应该用“父母在不远游”绑着子女,因为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子女也不应该用“父母在不远游”当作回报绑着自己,因为“父母在不远游”还有下半句——游必有方。这个“方”解释为“理由、道理”,这个“理由、道理”包括给父母讲清楚“游”的“理由、道理”,更包含对父母的安置、赡养即对孝的兼顾。
父母在,能不能远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