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后感简书面面观【文人骚客】
我进入了物我两忘之境——读《幽梦影》

我进入了物我两忘之境——读《幽梦影》

作者: 华丽转身润芝田 | 来源:发表于2019-02-21 02:37 被阅读10次
我进入了物我两忘之境——读《幽梦影》

读了《幽梦影》,让我好像有抛却杂念,跨出世俗,超凡出世,隐居田园之感。

作者张潮,字山来,号心斋居士,清初安徽歙县人。其编纂的《虞初新志》一书,奠定了其文言小说编选家和批评家的历史地位。

《幽梦影》属于清言小品,是明清时代的一部代表性的作品,其他的还有屠隆的《婆罗馆清言》,陈继儒的《小窗幽记》,吕坤的《呻吟语》,洪应明的《菜根谭》等。

读《幽梦影》,如身处世外桃源,使人心静。即使自己如何烦躁,只要读上几页,心情就能不自觉的平复下来,静下心来,心旷神怡。

有时读着读着会产生物我两忘之感,觉得把一切放下,顿悟成佛,就像首次读《菜根谭》时进入的那种物我两忘之境。这两本书不只是养生之学,还是修行之学,使人看淡生死,万物自然。

比如:

《幽梦影》14——听声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萧声,山中听松风声,水际听欤乃声,方不虚生此世耳。

当我读到此句时,心底的温柔之情油然而生,有种超凡脱俗,物我两忘之感,像是进入了世外桃源,山石草木,鸟语花香,小桥流水,白云孤舟……一切是那样的和谐、温馨、自然。

这几句小品文虽小,映出的意境竟是如此的宏大,里面只有我一个人闲庭信步,欣赏美景……

在现如今喧嚣、紧张、快节奏的生活中,能偶然体会如此意境,分外感到超然和惬意,好像心灵在刹那间定格进而升华。

现如今,有时我们也确实该慢下节拍来,慢慢的生活,领略人生两旁的美景。

此时,慢下来又影响了我读书的速度,使自己慢慢领会书中的意境,思想得到了升华,温柔漫心间。忽然想起了延伸法师的那句话:

人生啊!你牛什么牛呢?真牛都很温柔!

于是呼吸平和,心境平和,生活平和,世界平和……

不禁又蹦出了王阳明心学之主观唯心主义。王阳明的主观唯心主义确实能解决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尤其是心理问题,而不是如原先所学一味地批判。

书中有几个名句如下:

1.春风如酒,夏风如茗,秋风如烟如姜芥。

2.花不可以无蝶,山不可以无泉,石不可以无苔,水不可以无藻,乔木不可以无藤萝,人不可以无痞。

3.楼上看山,城头看雪,灯前看月,舟中看霞,月下看美人。

4.松下听琴,月下听萧,涧边听瀑布,山中听梵呗,觉耳中别有不同

5.文章是案头山水,山水是案头文章。

6.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

书中作者还给我们出了个问题,是他偶然吟得的诗句,但还没有想出下句,留待我们大家共同思考。如下:

①枯叶带虫飞(枯落的树叶载着昆虫飞翔),下句是(                    )

②乡月大于城(乡村的明月大于城市里的),下句是(                    )

聪明的,你们能告诉我吗?

相关文章

  • 我进入了物我两忘之境——读《幽梦影》

    读了《幽梦影》,让我好像有抛却杂念,跨出世俗,超凡出世,隐居田园之感。 作者张潮,字山来,号心斋居士,清初安徽歙县...

  • 读幽梦影

    《幽梦影》二八楼上看山,起伏绵延气势磅礴城头看雪,萧萧瑟瑟怀古伤今灯前看日,火光摇曳时光易逝舟中看霞,秋水共长天一...

  • 读《幽梦影》二三

    景有言之极幽,而实萧索者,烟雨也;境有言之极雅,而实难堪者,贫病也;声有言之极韵,而实粗鄙者,卖花声也。 谢海翁曰...

  • 那一片山水里,有你爱的过往

    “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 清朝有个才子叫张潮,读他的《幽梦影》,惊艳于“幽、梦、影”三个字,一帘幽...

  • 忘忧草

    我是我的星星,展开我细小的翅膀,一点一点抬高我头顶光芒的位置。今晚读张潮《幽梦影》:当为花中之萱草,毋为鸟中之杜鹃...

  • 读《幽梦影》,心幽幽

    因为喜欢一句话,所以爱上一本书。初识《幽梦影》是多年前偶然遇到的一句—— “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

  • 清风与明月——我读《幽梦影》

    好久都没有读闲书了呢。 已是深夜十一点,我才从试卷里抬起头来。皎洁的月光穿过窗子照进屋内。茶几上静静地躺着一本《幽...

  • 情愿孤独一生,只为爱你如初

    坐在孟夏的夜里已有温热之感了,我看到暮春尽处,满树的花惊落下来化作泥土。读《幽梦影》哲理雅逸之趣跃然,终是...

  • 优雅的老去

    读《幽梦影》,黄略似说:“物之老者皆可厌,惟松与梅则否。”我想“松与梅”应该成为即将老去者的榜样。坚㓞,无惧风霜,...

  • 顺性而为

    偶然翻读《幽梦影》,读到了下面一条—— “孩提之童,一无所知:目不能辨美恶,耳不能判清浊,鼻不能辨香臭。至若味之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进入了物我两忘之境——读《幽梦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rfh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