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在90年代的时候银行业坏账率非常高,为了改变当时的状况,银行进行了一次债转股,也就是把债权转换成股权。从某种意义上理解,这也是一种变相的债务重组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好处和弊端各在哪里?
对于企来来说,债转股可优化资产负债结构,负债减少、所有者权益增加,有利于企业去杠杆。另一方面,意味着企业重新获得一笔不用还本付息的贷款资金,不仅降低自身负债,还增加企业营运资本。
债转股后银行成为大股东,却无法得到真正的回报,因为股票获取收益及分配股息时间具有很大不确定性。作为无力偿还期债务的企业,经营管理上大概率存在较多问题,有很多不确定性,一旦进入破产清算,破产企业剩余财产清偿中债权是优于股权,企业往往是资不抵债的,意味着银行收回贷款具有很大不确定性。
2/
关于中国90年代的“三角债问题”究竟是什么?
企业与企业之间经济往来,不管是先款后货还是先货后款,两者的财务报表上会形成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当一家企业经营出现问题时,将会影响另一家企业不能及时回收账款,导致偿债能力下降。
90年代的企业,条件尚未成熟到企业对风投基金有需求,或者吸引到风投基金,企业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借用银行资金。企业偿债能力下降,则会造成拖欠银行。
每一个企业既不愿意偿债,它的债权也无法得到清偿。企业之间相互拖欠,企业对银行拖欠,银行对企业贷款作出限制。经济效益好的企业也会面临被拖欠,其利润也难以实现。结果,本来效益好的企业与效益差的企业之间界限就会变得模糊不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