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不贵,但很奢侈
真佩服「快乐作文」的储晋老师,为了素质教育,全不讲经济效益。秋季班「论语课」,学生不到十人。储子曰,照常开课!
在家长看来,到了关键时期了,国学就不那么of priority了,先放一放。完全可以理解!
国学不贵,但很奢侈。
我讲过不少班,不断尝试新的讲课方式。最近的「论语」班,我的方向在纠偏。
通过讲「论语」,我将循循善诱孩子到一种正确的学习方式上来。孔子因人施教,揣摩他的每次对话,我悟出夫子之道,二以贯之-纠偏二字,回到仁上。
来上这个班的,大多是上一班老生,这些家长是有智慧滴。
学习方法更重要
鲁迅、沈从文这些人,不过就上了小学,后来却成为一代大师。今日之某校校长,86年的北大博士,鸿鹄之志都会读错。
为什么?现有的教育方法出问题了!
我本人也是个坏典型。
我在学习方法,爬过雪山、过过草地,栽过无数跟头…..幸好碰到几位好老师,才没陷死在沼泽中,但在该有所成就时,没有什么成绩,遗憾终生。
真正把我从方法上带出来的是大前研一博士,不过 It's too late!
大前博士是学原子能的,后来成为日本麦肯锡董事长,他写了很多书,指导咨询师如何学习与如何思考。
吾50岁,玩论语德语
我的专栏风格其实就是模仿大前研一。现在,我之所以能频繁切换领域,找到热点、偶然还能出几篇有点影响力的文章,应该归功于大前博士所推荐的学习方法。
这几年,我关注过的领域有沙发、水性木器漆、工业4.0、德国刀具。最近,我对云南核桃也有了兴趣,计划写一个核桃系列文章。按曾子的说法,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核桃仁的仁。
50岁时,我曾是华尔街英文的明星学员。今年,我在玩德语、玩论语。」。孔子说,绘事后素。先有标准的学习方法,然后才有领域的活跃度。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如果我30年之前,就认识大前研一,岂不更好?
每个孩子都是一家公司
我是做咨询顾问的,上「论语」课时,习惯把孩子当成一家公司,研究其经营环境(父母、学校与小区)、日常运作(作业本、错题本、笔记本、日记本、优美词语本)、财务报表(成绩单)……
今天的孩子,比任何时候,更容易把财务报表(成绩单)做好-家庭条件与自身素质;
今天的财务报表,比任何时候,都扭曲了“为学”的根本目的-培养学习能力,学会做中国人与世界公民。
从这个角度看,如不涉及学习能力、不涉及人格打造,只为成绩冲刺上下功夫,这样的教育活动是没有意义的。
像练长跑一样练学习
顾问与财报可能太抽象了,换一个体育训练方面的例子,家长一定能get 我在讲什么。
长跑运动员整天在训练什么?
是体能训练(素质教育)?不全是;是模拟比赛(刷题)?不全是。
其实,在大部分时间里,他们翻来覆去就训练跨步、甩手、呼吸,训练三者之间的协调性。
如何训练呢?
教练会把运动员的训练或比赛拍成录像,慢慢回放,与优秀的运动员(的录像)做对比,寻找差距,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
切换到孩子的学习吧,即使用脚指头想,你也能找到问题的关键:
晚上作业做到11:00,白天上课没精神。这是什么哪门子训练?是体能?
上课不会听,听不懂,下课到补习班补。补又是训练什么?是补偷跑、抢跑、还是冲刺?
学习过程中,谁负责拍录像,回放、比较差距、个性化方案在哪里;谁在负责训练跨步、甩手、呼吸、谁负责协调性?训练是指翻来覆去,直至变成学员的习惯,而不是台上坐而论道。
关于纠偏,你get了吗?
常青纠偏,要会读-读进去、读出来
当我讲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老学员接不下去;当我说到瑞典电视台的辱华事件,没人“脱口而出”子曰,是可忍孰不可忍…..
孩子每周被逼上我的课,「论语」只是一种模糊印象,没读进去,没变成自己的知识存量;「论语」只是一些孤立的句子,没读进去,无法与现实连接。
没有进去,自然无法出来;出不来,2500年前的智慧,你当然无法驾驭。
常青纠偏,学会记-基本学习动作
做笔记最基本学习动作,好比田径的甩手。但我没看到有一家机构,在辅导孩子(成人)甩手。于是,跑道上千姿百态,没有一个是专业的。
记什么:如何抓关键词、使用图标、
记哪里:什么场合用怎样本、课堂笔记本、错题本、优美词语本、灵感本、日记本.......
如何记:用什么笔、不同颜色代表什么、如何用思维导图做笔记
再加工:如何做笔记的笔记、用颜色标签、如何思维导图做回放
常青纠偏,学会背-背是童子功
学做中国人、学做世界公民,不是说说而已,肚子里(其实是大脑中)首先要有一些存量的干货。
越早放干货、越容易放进去、以后的效果越大。我把放干货叫“练童子功”。少一点玩手机,多一点练童子功,这是一本万利的事。
什么是童子功?
孔门有四教,常门也能四课。背-背「论语」整本、背「古文观止」(选50篇)、背「新概念」二三四;颂-四大名著,选「水浒」而颂之N遍。
本次「论语」课的课堂笔记学会赞扬老师—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1、借助数字讲《孔子的一生》,551-479,73-84,3000-72;3-15-19-20-31-35-51-59-68-73,
2、毛主席的家人与「论语」两个金句
3、近100年来,孔子曾两次躺着中枪。哪两次?让你父母、爷奶告诉你当时情景。
4、常青的《师傅领进门,修行靠家长》至少有两处来自“论语”,至少找出一处。
5、本文的多少处与「论语」有关,至少找到一处。
常青关于学习方法的部分文章
1、师傅领进门,修行靠家长 —观摩「快乐作文」抗日航空馆室外课有感
2、“学习教练”是这么一档事?
3、少关心学习成绩,多关注学习能力--把孩子当成企业之后
4、关键是方法--常青的学习方法实践
5、关键是方法--图库「论语」学习法
6、《论语》金句、红包附言
7、「储晋快乐作文」走进浦口实小
8、写作文原来是件快乐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