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离世了!
金庸就这么没了,这是一代大师啊,我武侠梦破稚的启蒙者,虽然年事已高,但他的离开终究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不是那个时代的读者,一个微末甚小的90后,在我的年代多是受影视剧的影响,剧中的世界是否与书中的世界有无隔阂,我无从判断,读过的只有那一本盗版《神雕侠侣》。
小时候,在我邻居大哥家里看到这本书,盗版的,纸质昏黄,二十几张,三十几张纸从中间的线条浆糊中掉出来,好好的一本书就变成了5、6坨。盗版也不能破坏书中的美感,我如饥似渴的饮着书中的墨水江湖,放开心扉的去驰骋山海,借了后一直不曾归还,直至一星期后。以后再受到古天乐李若彤版《神雕侠侣》的影响,神雕就成了我的最爱。
我一直认为金庸已经“死”了,在他封笔的时候,我就认为他已经“死”了,“死”在我出生之前。这是一个不成熟的想法,甚至是荒诞滑稽的臭恶念头,但对于我这样的读者而言,一个伟大的作者,文学家竟然脱离了自己的世界,脱离了创作。我丑恶的嘴脸,龌龊的思想容不下他,他是天上明月,是指引千万江湖儿女固守襄阳的侠之大者,他应该创作更多的作品以传世人,他却封笔了。他的“死”让我心里百般的期待是否有他打破封笔,重新创作的一天,而那一天终究没有到来。
脱离了创作的金庸,投入到了政治中去。这同样是我所不能理解的,政治就像是一个充满美丽的诱惑玫瑰,鲜艳美丽却又刺手,它可以让你拔高到一定的顶点,飞黄腾达、光宗耀祖这类词是否直接说道了这点,我无从说起。但同样政治是一个怪圈,它又时时充满了风险,这风险来自于人,各类精英的政治家,来自于社会的大环境,而一颗孤高的芦苇最后是随风摆荡还是坚持自己的思想,这是否是一种赌博。香港离我比较远,所以我对于金庸先生的政治生涯的了解是毫末的。不知道是否输赢,但我又有另外一种想法,生于玻璃瓶的红酒倒入了瓷瓶中,他虽不是白酒但它仍然是好酒,不似其他混着混着就不再是酒了。
金庸是大家子弟,书香门第世家,原名查良镛,浙江海宁的查家,我虽不是学历史出身,但是对于查家还是有所耳闻的,亲属名人能叫的出名字的也大有人在,这是真正的豪门巨子,而那个年代的豪门,多是破落的,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豪门的气质还是深扎于根。我为什么一直说豪门呢?是因为,我对于金庸、古龙、梁羽生三者之间的比较金庸有一明显的突出。我一直认为金庸的大局比另两者更宽广,笔下多是家国天下,时代的烙印特别深刻。《射雕英雄传》中,金刀驸马的郭靖,在国家大义面前选择自己祖国,与反派杨康,形成鲜明对比,是讴歌民族大义与英雄的大作。《神雕侠侣》中从王重阳开始,他就是一个铮铮满腹家国情怀的英雄,再到后来的侠之大者郭靖固守襄阳,继承者杨过。《天龙八部》中主线萧峰的两难取舍,一个是养育的大宋,一个是自己祖国契丹,到最后自刎。侠与义、在宋、辽、大理、西夏、吐蕃各国之间展开漫长史诗卷轴。这是否是豪门的底架住了骨。
开风气也,梁羽生;发扬光大者,金庸。这是梁羽生说的,如今金庸先生的离开,后继也无来者,呜呼哀哉。
岛上忽传金庸卒,
初闻懵然毋信真。
却看小道飞飘絮,
执笔挽送悲秋来。
武侠三家逝然去,
刀马江湖无大侠。
登高遥祝书千古,
侠肝义胆留人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