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杨导演,我爱你。》
爆火。
网友留言:湘公子,你怎么看?
湘公子:哈哈,时代进步了。
插图来源于网络
男女平等的自媒体时代,让故事的结局有了更多的可能:
自诩三毛、佛系女粉的YY真爱?
因爱生恨、手撕渣男的反戈一击?
处心积虑、反客为主的另类炒作?
从一夜情到10w+公号运营的情感变现?
缺爱小孩恋上精神父亲的强迫性重复?
……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故事的真相,不再重要,吃瓜群众尽兴就好。见仁见智,皆大欢喜。
周国平在《各自的朝圣路》中写到:写作从来就不是为了影响世界,而只是为了安顿自己。
爱情,也一样。爱情,从来不是为了影响他人,而只是为了安顿自己,自我救赎。就像一出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一场自我催眠的寻爱之旅——追梦旅程:
相见、相思、相恋、相守、相依、相离
爱了、痛了、笑了、哭了
自我沉醉、自说自话、自怨自艾
与其说是爱上对方,不如说是,爱上爱情,感动自己。
如果有缘,顺便,把对方也催眠了;对方承接了你的喜怒哀乐,在关系中演绎自己的悲欢离合;这就算“相恋”了,“爱”上了;再不济,也算共赴一段“关系的旅程”。
每一段感情,都有TA的节奏、周期和宿命;彼此能否同频、最终磨合出舒服、滋养的模式与节奏?这取决于双方的智慧与缘分。
有缘遇见,彼此共舞,演出爱情的剧本;人设与剧情,却只有“天知道”。
你侬我侬、郎情妾意、海誓山盟时,不要把对方想得太好;
平淡乏味、移情别恋、分手撕逼时,不要把对方想得太坏。
情真意切是TA,自私无情也是TA,都是人性,同样真实。
亲爱的,不要“问”对方,爱不爱你,去“感受”。
没有这么多,非黑即白;更多的,只是选择、聚焦、动态的转换和平衡。
当剧情跟自己预设(导演)的不同时,是砍掉这出戏?还是更换主角?还是调整剧情?
未可知,都可。
插图来源于网络
亲密关系,是最好的道场。
我们往往渴望籍由对方,去找寻某些意义——这是奢求,终究会落空。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对方,只是通往自我的桥梁,或者是一面镜子、一味药引子、一种媒介,或者催化剂。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以为:最好的爱情,不是相互纠缠、相互需要、相互占有;而是相互陪伴、相互滋养、相互救赎。
我们在长大,在变老,渐渐地发现,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责无旁贷、身不由己、折腾不息……我们争先恐后地把自己放进大众价值观的框框里,日理万机,马不停蹄;我们忙于争取社会的认同,却常常忘了,停下来,听听内心的声音——问问自己,“这些,真的是我想要的么?”在追逐成功的路上,也许,把自己弄丢了——忘了,那个真正的自己,需要被看见和真实地回应。汲汲营营中,我们,究竟是弄丢了爱情,还是弄丢了自己?
于是,我们开始试着放过对方,放过自己,也放过爱情。
也许,最好的爱情,不是激情、不是亲密、更不是责任;甚至,都不是相伴终老——因为,本质上,我们,终其一生,都是孤独的。
最美好的爱情,也许,只是:遇见……看见……懂得……
也许,只是在某个阶段、某个瞬间,彼此相遇、并肩而立,看向这变幻却又虚无的世界……这一个“当下”,这个“在”一起,让自我催眠的爱情成为了永恒。
插图来源于网络
Diego昨晚翻看旧时随笔,同样一句“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我们如今各自都有新的诠释。不同年纪,回望同一个故事,也将会有不同的感触。想来,《张杨导演,我爱你。》的女主角“小二姐”,n年后,回望这热闹一时的剧情,可能也会有别样的感触吧。
未曾经历,不曾经验。岁月赋予我们的,除了“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 、“无可奈何花落去”、“执手相看泪眼”,应该还会有“相见不如怀念”、“我们都不容易”、“谢谢你,曾来过。”
亲爱的,如果,三生有幸,遇到心动的人,请勇敢一点,投入一点;剧情和节奏多一点弹性,不要辜负自己,不要辜负爱情。
如果,爱情只是一场自我催眠,请让我们晚点醒来。
如果,人生也是一场自我催眠,请让我们做个好梦。
想醉,就醉;该醒的时候,自然会醒。
随缘,惜缘,不攀缘。
爱情,你好!
且行且珍惜。
都可。
请,安心。
感谢遇见,湘伴林听。
来信可寄liuxianglin1981@163.com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