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一的故事都透露着一种偏离常理的阴暗感,无论是主人公,还是主人公经历的事情,都带着浓重的“变态”气息。本书虽然看似由同一个主人公贯穿其中,但其实可以完全看成六个单独故事。六个诡异而黑暗的故事。
大概是由于故事过于阴暗,本书竟然在书市上已经炒过了原价,想要再版估计有点难度,除非哪天大家的接受度陡升,不然妈妈们是肯定不会让孩子去看这种不健康的小说的。
乙一的故事不能算侦探,也不能全算推理小说,虽然他依本书拿到了推理大奖。用他自己在后记中的话说就是“自己本来就不是以推理作家的身份步入文坛的,因而完全没有必要计较这个问题。不过在替故事写结尾的时候,我倒常常使用推理的方法,因为从创作的角度来说,这样写比较轻松,但现在觉得自己的处理是在过于简单了”。在故事结尾采用推理的手法,无非就跟那些好莱坞想拍续集的电影一样,惯用的给一个结尾念想,不管是颠覆也好还是意犹未尽也罢,都让读者在阅读完或者观看完一段长长的经验后,还能再冲击一次。
从这些故事的联系来看,还是能看出一些不太强烈的前后逻辑。从作者自己的后记来说,确实如此,本来并没有想变成的系列故事,却在不断创作中让他们变成了“笔记本、姐妹和狗的作品”。但这些故事还是由于其内在的阴暗气息把彼此勾连在一起,一个特立独行并有怪癖的少年,一个同样孤寂而冷僻的少女,构成这些故事的过客。
抛开这些故事的真实性,乙一在塑造时,会借鉴一些社会上的事件,进行蓝本创造,而且还会向编辑询问“有没有什么关于变态狂的新奇构想?”。虽说新奇故事总有夺人眼球的嫌隙,但就像悬崖给人的感觉一样,明知道前方万劫不复,总还是有一种想往前跳的冲动。在这方面来说,乙一和那些夺人眼球的网络标题并没有什么不同,我们心理一部分在嗤之以鼻,另一只手还是在不停点击。这样看来,我们也是某些变态,又或者根本就没有正常人。人类由来已久的猎奇心理和偷窥欲望,终于变成了畅销书和营销手段,果然没有什么是不能变成金钱的,金钱表达的不是资本的邪恶,而是人类的本质。
看惯了那些大家族、小情侣之间的情感纠葛,为了赶走审美疲劳,乙一的出现是必然,那些故事的创作,与其说是作者的能力强,倒不如说是我们怂恿着作者往这方面去挖掘。阴暗也好,阳光也好,每一个故事在不同角度阅读下带来的体验截然不同,我们对故事单纯的用两个词来描述也缺乏公允,只能说,那些夹杂着心理复杂冲动的行为,发生了就是发生了。不论是作者编撰抑或真实存在,这些阴暗的孩子们的一部分总在我们身上体现,而我们却理所当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