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
不平等,儒家之缺

不平等,儒家之缺

作者: 人间三十年 | 来源:发表于2018-10-16 11:20 被阅读18次

儒家学说,源自周礼。周礼作为周王室统治天下的规矩,等级制度规定的十分讲究。

天子、诸侯、士大夫、庶人、奴隶。

五个等级,规矩如山。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古代名言,充分说明了周礼的局限性。

孔子学周礼,学到相应的种种规矩。孔子之徒子徒孙检其言行编成《伦俉》,创立了儒家。

儒家学说从诞生之初,受周礼烙印,有很重的等级思维。对于广大劳动者的地位,历来不大尊重。这种不平等的思想认识,最终毁灭了儒家。

不重视劳动人民的职业,称之贱业。这种空谈不务实的作风,从儒家诞生到破灭,一直如此。

吾少也贱,故而多能。

孔子尽管自小长于贫困,在生活中练出了个人能力。但在思想上太求复古,一生追逐官位,对于技术生产力这个核心不大过问。

长于乱世,见过大世面的孔子尚如此无见识,后世见识更小的徒子徒孙更不用说。

孔学,孟学,董学,新学,理学,心学,实学。

历史上的儒家,二千年时光里几经演变,有诸个学说兴起。

只是这一切,都不敌西方的一招。

科学主义,义务教育。

早在十八世纪,德国已推行义务教育,让社会下层能培养出足够多的人才。西方各国陆续跟进,在十九世纪也出台了义务教育法。

相比之下,中国二千年多年时光,历代都没弄出这东西。先进落后,一目了然。

好古非今,博学不能务实。教礼仪,启蒙小儿有功。

司马谈对儒家之点评,入骨三分。

儒家务实办事不行,优点无非是启蒙教育。当义务教育法出世,儒已无竞争优势,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好古而不能救时,为尊者讳不够求真。

儒家学说师法古礼,在认识世界上不够真实。不真实的东西,终究经不住历史的检验。

孔子删《春秋》,改鲁国史书,开了一个不好的先例。

事实求是都作不到,何谈面对世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历史上,洋人西来,大炮轰天。科举制被废,西洋留学兴,儒家自此消亡。

中国历史上不是没出过大匠,墨家之祖墨子正是工匠出身。墨家兴于战国数百年,以工匠技术与组织纪律闻名天下。

无君无父,禽兽尔。

孟子对墨家的如此评价。可见在等级制入骨的儒家看来,求平等之人就是禽兽。

过于重视等级制度,会造成社会下层人才无法上升,导致社会无法进步。

印度的种姓制度,让几千年古国衰落,到今天都问题多多。

中国二千年帝制,从秦末到清末。从春秋战国时代的技术领先世界,到清末的几万洋人可灭中国。二千年时光,主子奴才的余毒,可见足以让文明大倒退。

中印两大文明古国,因等级制度太过顽固,无法选拨出有用的社会下层人才。都先后亡国亡天下,几度濒临灭种边缘。

强盛一时的中央之国,最终被外来者打败,只能说明早已到了崩溃边缘。社会上层的落后无能,扼杀了下层人民的一切机会与努力。

周礼救不了周王室,儒家救不了中国。

旧时代的东西,有太多旧烙印,终随时代而去。

儒家有优点,之所以灭亡,正是因为缺点大到无法补救。

以长制胜,以短取败。历史十分简单。

相关文章

  • 不平等,儒家之缺

    儒家学说,源自周礼。周礼作为周王室统治天下的规矩,等级制度规定的十分讲究。 天子、诸侯、士大夫、庶人、奴隶。 五个...

  • 男性经常说占了女人便宜,其实男的吃亏了

    男女是平等的,这个话题似乎就没断过,说不平等的是男的吧,其实男女是平等的,不平等是儒家的男尊女卑的观念影响的。 毫...

  • 自由与权利

    儒家、道家的区别也不是那么严格的,道家有一些言论近似于儒家,儒家也经常表现出一些道家的情怀。儒道互补,缺了任何一方...

  • 儒家简述 - 草稿

    儒家中的仁与礼,人之根本,国之基石,代表 儒家的思想对人、对家庭、对国家的重要,儒家中的中庸也代表着“和”...

  • 推陈出新的文化才有活力

    儒家文化最强的是再生复制能力,所以王朝灭了又能兴起,文明能够起死回生绵延不绝。 儒家文化最缺的是推陈出新的进化能力...

  • 儒家论“孝” - 草稿

    百善孝为先,孝也是至德要道,至仁要道。儒家讲救人义自然也重视孝道。那么何为孝也?何为儒家之孝也? 我认为儒家之效可...

  • 怎样对待坏人倡儒

    怎样对待坏人倡儒 不少人以为,坏人提倡儒家,有弊无利,会让儒家形象和品质变坏,成为“儒家的死亡之吻”。这是对儒家文...

  • 真管理

    儒家做人之道+西方管理之术=成果

  • 读《老子》

    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儒家与道家最大的异点:儒家崇理...

  • 读书笔记 | 诸子百家之荀子

    1 人性 先秦儒家三巨子,孔子,孟子,荀子,其中孔子为儒家之根之源,孟子和荀子则相对立。孟子代表了儒家的理想主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平等,儒家之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siczftx.html